宜陽縣,隸屬于河南省洛陽市這一千年古都。在地理位置上,宜陽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西部,地跨東經(jīng)111°45′~112°26′,北緯34°16′~34°42′,東連洛陽,西接洛寧,南與嵩縣、伊川交界,北與新安、澠池為鄰。宜陽縣總?cè)丝诔?0萬,總面積達1616.8平方公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宜陽縣這一建制開始于秦朝時期,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了,成為河南省建縣較早的縣。
一
首先,宜陽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qū),地貌特征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嶺中為灘,洛河東西全境穿”。就宜陽縣的歷史來說,早在5000多年前,該地區(qū)就有人類在此活動。夏商這一歷史階段,今河南省宜陽縣一帶為豫州雒西地。春秋時期,今洛陽市宜陽縣一帶屬晉國這一強大的諸侯國。戰(zhàn)國時期,晉國被分為韓國、魏國、趙國這三家,該地區(qū)成為韓國的疆域,為宜陽邑。由此,對于宜陽這一地名,已有2500年左右的歷史了。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該地區(qū)屬三川郡宜陽縣。公元前205年,西漢朝廷改三川郡為河南郡,宜陽縣屬之。漢武帝劉徹這位皇帝在位時,京師地方稱司隸校尉州,宜陽屬之。元鼎四年(前113年),割河南、南陽二郡西境,設(shè)立弘農(nóng)郡,郡治靈寶,轄11個縣,宜陽屬之。由此,在西漢時期,今宜陽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東漢時期,宜陽縣屬司隸校尉州弘農(nóng)郡。三國時,宜陽在魏國境,仍屬弘農(nóng)郡。
三
東晉十六國時,因為中原地區(qū)戰(zhàn)爭頻繁,宜陽歷屬漢,前趙、后趙及后秦等。南北朝仍以州、郡、縣相稱,南朝宋,宜陽仍屬弘農(nóng)郡。北朝魏,宜陽屬河南郡(齊、梁、陳時期,宜陽屬北朝)。北魏孝昌初(525年),設(shè)立宜陽郡,轄宜陽、新安(今澠池境)、東亭(今嵩縣境)三縣??偟膩碚f,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該地區(qū)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義寧二年(618年),隋朝朝廷再次設(shè)立宜陽郡,領(lǐng)宜陽、澠池、永寧三縣,并改宜陽郡為熊州。
四
最后,元代福昌、壽安合并,再稱宜陽縣。明代河南府轄洛陽、偃師、鞏縣、孟津、登封、新安、澠池、宜陽、永寧、嵩縣等10縣,也即宜陽縣隸屬于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清朝這一歷史階段,宜陽縣隸屬于河南省河南府。1947年,以洛河為界分宜南、宜北兩縣。1949年,宜南、宜北兩縣合并為宜陽縣。1986年4月至今,宜陽縣隸屬于千年古都——洛陽市。截至2017年,宜陽縣總?cè)丝诩s為72萬人。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