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簡稱“桂”,首府南寧,是中國唯一沿海的自治區(qū)。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廣西得名于嶺南西道、廣南西路,是嶺南文化傳承的主要地區(qū)之一,又因境內(nèi)大部分地區(qū)屬于秦統(tǒng)一嶺南設(shè)置桂林郡而簡稱“桂”,春秋戰(zhàn)國時期,廣西屬百越的一部分。1363年,設(shè)置廣西行中書省,為廣西建省之始。截至2016年8月,廣西下轄7個縣級市、52個縣、12個自治縣。其中,就平樂縣來說,因水得名,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超1700年!
一
首先,平樂縣,古稱昭州,隸屬于廣西桂林市。在地理位置上,平樂縣位于廣西的東北部,桂林地區(qū)東南部,縣境東臨鐘山縣,南接昭平縣,西靠荔浦縣,西北毗鄰陽朔縣,東北連恭城縣。陸路距桂林市118公里??h境南北縱長71公里,東西橫跨49公里, 面積1919.34平方公里。平樂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早在舊石器時代,今平樂縣一帶就有先民在此活動。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今平樂縣一帶屬于百越之地。到了秦朝時期,該地區(qū)屬桂林郡地。
二
西漢時期,今平樂縣一帶屬蒼梧郡富川、荔浦二縣地。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家爭霸,該地區(qū)屬孫權(quán)建立的東吳。公元265年,東吳富川縣分置平樂縣,以今縣城北平樂溪(樂水)取名,縣治在今附城鄉(xiāng)糖榨村。由此,對于平樂縣來說,因水得名,建縣歷史已經(jīng)超過1700年了。并且,平樂這一縣名一直沿用至今,也即1700多年不改名。公元621年,也即唐朝初期,分始安郡,在平樂縣地設(shè)樂州,平樂縣屬之。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樂州改為昭州,平樂縣孤城昭州。
三
最后,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昭州改名平樂郡,平樂縣屬之。宋朝建立后,平樂縣先屬廣南路,后屬廣南西路。公元971年,宋朝撤永平縣入平樂縣。公元1301年,也即元朝時期,)昭州更名平樂升為府,平樂縣屬之。公元1385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撤龍平入平樂縣。清朝時期,平樂縣屬廣西省。1913年,平樂縣屬漓江道。1914年,平樂縣屬廣西省桂林道。1998年11月至今,平樂縣屬廣西桂林省。如今,平樂縣轄6鎮(zhèn)4鄉(xiāng),總?cè)丝诩s為44.5萬人。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