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吳堡縣
吳堡【bǔ】縣,南北朝時夏國赫連勃勃在此筑吳兒城安置虜來的軍民,宋代又筑吳堡寨,金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設吳堡縣,1940年由舊址遷到宋家川鎮(zhèn)。
吳堡縣位于陜西省東北,榆林市東南部。吳堡縣扼秦晉之交通要沖,自古就是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要地,是陜北通往華東、華北的橋頭堡。有黃河二磧,吳堡石城,柳青故居等知名景點。
2、柞水縣
柞【zhà】水縣,因縣西有柞水河,又名乾佑河而得名。唐代設安業(yè)縣元代設乾佑縣清代設孝義廳1914年改為柞水縣。
柞水縣,隸屬于陜西省商洛市,素有"天然氧吧、城市之肺"之稱,融"名山名鎮(zhèn)名洞"于一體、被譽為"終南首邑,山水畫廊"。有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柞水溶洞、鳳凰古鎮(zhèn)等知名景點。
3、嵐皋縣
嵐皋【lán gāo】縣,縣城始建于清朝,原為磚坪營,1913年改為磚坪縣,后改嵐皋縣。因為磚坪在嵐河之濱,水澤之旁,故稱嵐皋縣。
嵐皋縣,隸屬于陜西省安康市,位于陜西南部,大巴山北麓,是中國最美的小城之一。有南宮山、嵐河漂流等著名景點。
4、華陰市
華【huà】陰,作為縣名,始于漢高祖八年(前199年) ,因治縣在華山北麓而得名。華陰春秋設邑,戰(zhàn)國置縣,至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自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是中原通往西北的必經之地。1990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
華陰市,隸屬于陜西省渭南市,因境內的西岳華山而聞名,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西岳華山所在地。
5、子長縣
子長【cháng】縣,禹貢時屬雍州之域,原名安定縣,1942年為紀念民族英雄謝子長改名為子長縣。
子長縣,隸屬于陜西省延安市,是民族英雄謝子長的故鄉(xiāng),中央紅軍萬里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東征的出發(fā)地,素有“紅都”和“將軍縣”之美譽。有北鐘山石窟,謝子長烈士紀念館,瓦窯堡革命舊址,石宮寺等著名景點。
6、櫟陽鎮(zhèn)
櫟【yuè】陽,是戰(zhàn)國初秦獻公和秦孝公的都城。東漢廢入萬年縣。唐武德初改萬年復置,治所在故縣西南(閻良區(qū)武屯鎮(zhèn)),至元并入臨潼縣(1997年6月25日,國務院批準撤銷臨潼縣,設立西安市臨潼區(qū))。
在櫟陽的西面有周人的舊都岐周、豐京和鎬京,東面可沿渭河出函谷關直達廣闊的中原,北面可渡過黃河沿汾水到達魏國趙國,也可直接到達黃河以西遠至河套的廣大地區(qū)。司馬遷說櫟陽的地勢是“北卻戎狄,東通三晉”。
櫟陽鎮(zhèn),地處西安市臨潼區(qū)城區(qū)北25公里處,是一個以蕃茄制種而享譽全國的農業(yè)大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