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宮的兩個第一
面積最大:故宮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總面積達72萬多平方米,比梵蒂岡還大;
藏品最多:故宮(博物院)是我國藏品最多的博物館,超過180萬件藏品,而且數(shù)量在一直上升。
二、名字由來和設計理念
名字由來:傳說天帝居住在紫微宮,朱棣認為皇帝是天子,住的地方也要帶一個“紫”字。而天子的住所對于百姓來說屬于禁地,所以取了一個“禁”,故稱為“紫禁”。
建造歷史:朱元璋傳位于皇孫朱允炆,繼位后清理藩王,朱棣被逼反,靖難之役取得天下。因為燕王的大本營在北京,就將都城從南京遷到了北京,修建了紫禁城,1420年完工。
三、故宮四個大門
南門(正門)午門:
明三暗五:從外向內(nèi)看三個門洞,從內(nèi)向外看五個,代表三皇五帝。
中間的門洞:只有皇帝能走,皇后大婚那天可以進一次,科舉殿試出名次后狀元、榜眼和探花可以出一次。
推出午門斬首:是一直推到菜市口,因為那里人多,有警示作用;
廷杖:明朝皇帝在這里廷杖大臣,被打屁屁的大臣均以此為榮
北門神武門:
正對景山:景山能看故宮全貌,也叫煤山,崇禎帝吊死于這里;
原來叫玄武門,后衛(wèi)避玄燁的名諱改名;清朝選秀女從這個門進出,但選出來的姑娘很多皇帝不喜歡
東門東華門:
門釘數(shù)九橫八豎七十二顆(其他三門是九九八十一顆)。為暗合五行學說,故意而為之。
東華門大街街面上有很多特色小吃,晚上還有當?shù)鼐用裨诖隋迯澚奶?,頗有煙火氣。
西門西華門:
清朝時匯聚大量文人,清字經(jīng)館、三通館、實錄館、文穎館、武英殿修書處、內(nèi)務府、國家官辦學校咸安宮官學都在這里。
四、設計理念
設計理念:前朝后寢,左祖右社。
左祖右社:寬泛來講,紫禁城不僅包括今天的故宮(博物院),還包括中山公園(位于故宮右面,是當時的社稷壇)和勞動人民文化宮(位于故宮的左面,是當時的祖廟)。
前朝后寢:指的是故宮里面建筑布局,以乾清門為分界,在乾清門以南的是前朝,是舉辦國家重大朝會、慶典的地方;以北的是后寢,即皇帝和妃子等人休息的地方。
五、建筑布局
從午門到神武門方向,主要建筑如下:
太和殿:紫禁城內(nèi)最大的建筑,也是紫禁城的門面,我國古代規(guī)格最高的建筑,重檐十脊獸。
脊獸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 、斗牛、行什。
太和殿是舉辦皇帝登基、大婚、冊封等最重要儀式的地方。
中和殿:兩個作用,一是用于皇帝參加太和殿重大儀式的“休息室”;二是皇帝在這里接受朝拜。
保和殿:皇帝會在這里開party,宴請臣子;科舉里最后一關殿試也在這里舉行,會選出狀元、榜眼和探花。
武英殿:位于三大殿的西側(cè),明朝時皇帝在這里接見大臣,后改在文華殿。清康熙朝開皇家書局,在這里刊印的書籍就是鼎鼎大名的“殿本”。
書多怕火,清朝在武英殿南設激桶處(相當于消防隊)。
文華殿:位于三大殿的東側(cè),永樂帝時為太子正殿,嘉靖帝時改成了皇帝的便殿。春秋兩季的舉行經(jīng)筵典禮,會請大儒在此講經(jīng)論道,在康雍乾三朝,皇帝會親自講授。文華殿后就是鼎鼎大名的文淵閣。
乾清門:前朝與后寢的分界。明清兩朝的皇帝是在這里正式上朝,平時一般見見軍機和主要大臣,正式上朝并不頻繁。
后寢主要是三宮六院,住的主要是皇帝、皇帝老婆們和先皇的老婆們,比較特殊的是乾隆帝,當過三年太上皇,當時以太上皇的身份也住在這里。
三宮指的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乾清宮:明朝時為皇帝的寢宮,后來雍正時皇帝改住在養(yǎng)心殿,養(yǎng)心殿前設立軍機處。
乾清宮變成皇帝召見朝臣、批閱奏章的地方,另外有時候舉辦一些小規(guī)模宴筵,功能上有點類似于低配版保和殿。
皇子讀書的上書房,后來也遷入乾清宮周邊的廡房。
交泰殿:主要是皇后在自己生日、重大節(jié)日時,在這里接受朝賀。
坤寧宮:明朝時皇后寢宮,清朝時改成祭神的場所,清朝吸納了各民族信仰,這里祭祀的神明數(shù)量較多。
三宮以北是御花園,也是皇帝皇后休閑散步之地,兩側(cè)是東西六院,住著皇帝的各種妃子。地位高的獨門獨院,地位低的只能合住。之前因為電視劇大火的延禧宮,就是其中之一。
后寢還有兩套建筑群比較重要:
一是慈寧宮建筑群,一般先皇駕崩后,其皇后、皇妃升格為皇太后、皇太妃,居住于此;
二是皇極殿建筑群,原為寧壽宮,后乾隆帝升格為太上皇之后,把這里重新裝修,居住于此,改名為皇極殿。千叟宴就曾在這里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