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非常時期,宅家快一個月了,全面解禁沒有一點動靜。
今天小區(qū)物業(yè)上門登記人員信息,似乎進出管控越來越嚴了——
發(fā)出入證,兩天外出一次采購物資;
登記家庭成員身份證、手機,嚴格管控外來人員......
打發(fā)宅家無聊的日子,網(wǎng)上各種打發(fā)時間的“新興”行為層出不窮,雖然純屬無聊......
還好,玩攝影的人還有那么多事情可做,也不至于“裝蛆”、“數(shù)米”。
因為在家里可以拍靜物??!再不濟,可以把以前沒時間處理的照片翻出來弄弄?。?/p>
于是,這組前年拍攝的黑白紀實攝影《上窯》就出爐了。
這組照片是2017年底在榮昌安富西山雨工作室拍攝的。
因為柴燒不像電燒、氣燒那么方便,作品做好之后隨時可以燒制。
而柴燒的話,一般一年就幾次,所以對沒有事先準備的攝影人來說是很不容易”碰到“的。
西山雨工作室是一家專業(yè)從事設(shè)計制作燒制的夫妻檔柴燒榮昌陶的手工作坊。
工作室年輕的主人管永雙、李云杉夫婦畢業(yè)于四川美院,畢業(yè)之后就來到榮昌安富——中國著名的四大名陶之一榮昌陶的原產(chǎn)地——深耕中國最古老的制陶工藝:手工、柴燒!
別看小管年紀輕輕,現(xiàn)在人家已經(jīng)是榮昌陶大師級別的人物了,去年他的好幾件作品已經(jīng)被中國美術(shù)館收藏。
和現(xiàn)在遍地開花簡單快捷的制陶燒陶”時尚“——電燒爐不同的是,管永雙的作品不僅是純手工拉胚,其燒制工藝更是費時費錢成品率不高的傳統(tǒng)”柴燒“。
柴燒陶器因為柴窯里火力不均勻、器物上不同部位留下的火痕形成了獨特的光澤和色彩變化、落灰形成的灰釉飄花使古樸沉穩(wěn)內(nèi)斂的器物上又賦予了變幻莫測的深邃神秘。
不可復制的火痕與灰釉飄花既是柴燒陶的身份密碼,更是她的魅力所在。
正因為柴窯的這一特點,因此在每次燒制之前都要進行精心擺窯——
根據(jù)柴窯里溫度高低、火焰的燒灼點等因素將不同器物板放在不同的位置。
擺窯完全靠的是經(jīng)驗,多次燒制后,對自己這個柴窯特性的掌握是至關(guān)重要的就連落灰位置的預估,就決定了這一窯器物的價值高低。
擺窯,不僅僅是將物件簡單地放進去,你看小管在擺窯時的那股認真勁,完全不亞于一個精密儀器前的操作人員。
為了不打攪小管的工作,這組照片基本上是在窯外抓拍的。
呵呵,說了這么多柴燒陶器,可能大家還沒看到柴燒榮昌陶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吧。
哈哈哈哈,正常啊,因為這篇其實我是展示的是我的攝影作品而不是柴燒陶作品。
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下一篇就來個彩色的,讓大家看看柴燒陶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