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礪鋒先生
莫礪鋒,1979年考取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師從程千帆教授專攻中國古代文學,198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84年獲得文學博士學位,是新中國的第一位文學博士。莫先生現為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代表著作有《杜甫評傳》《江西詩派研究》《朱熹文學研究》《唐宋詩歌論集》等,主編教材《中國文學史·宋代卷》。
程千帆先生到南大工作的時候已經六十七周歲了,他到了南大以后,除了整理平生的著作,寫研究著作以外,把很大的心血放在培養(yǎng)學生上。我不敢說老一輩的學者中程先生是最優(yōu)秀的,但是在培養(yǎng)學生這個方面,程先生可能是那一代學者中間花力氣最大的,真的是把培養(yǎng)學生當成自己第一位的工作。
《唐詩課》這本書里有好多文章,特別是關于杜甫的那些文章,就是程先生為我們開的杜甫研究這一門課上提出來的一些觀點。程先生給我們講杜甫課不是一篇篇講作品,他就是從杜甫研究中找出若干話題啟發(fā)大家一起思考,當然他把他自己的思考結果也告訴我們,同時啟發(fā)同學一起思考。然后在課后跟我和張宏生兩個學生合作,寫了一些關于杜甫的論文。那些論文編成一本書,叫《被開拓的詩世界》。因為北宋詩人王禹偁有一句詩說:“子美集開詩世界?!倍鸥Φ脑姙樵姼璐蜷_一個新的世界,我們的書起了這樣的書名。
點擊上圖查看:跟隨程千帆先生讀懂唐詩
程先生很多文章其實是他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他很謙虛地說,教學相長,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同學提出的意見對他也有啟發(fā)。其實更多的是老師對我們的啟發(fā),他已經有思考的東西再讓我們也來思考,最后師生合作寫論文。收在里面的文章雖然不都是講課的記錄,但是它里面是包含著教學的內容在里面的,是教學內容的結晶。
程千帆先生
下面講講里面的具體篇目,我來不及一篇篇的講,只講關于唐詩的兩篇。
程先生因為很長時間被剝奪了工作權力,他在放牛、喂雞,所以他從事學術研究的時間不是很長,他的論著的數量不是很多,但是他的論文大部分都是比較有意義的。學術界較多的人評價,他的論文在方法論上有一種啟發(fā)性的意義,就是他寫一篇論文不是單純尋找一個結論,尋找一個結果,而是試圖用一種比較新的方法來研究這個老的話題。我們古典文學中的話題,大部分都是前人研究過的,唐朝的一流詩人,哪個沒有被研究過。程先生的唐詩論文處理的都是前人研究過的題目,只要你從不同的側面切入問題,只要你有新的視角和新的方法,還是可以繼續(xù)找到學術發(fā)展的空間的。
下面我舉里面的兩篇文章作為例子,說說我作為學生的一點感想。
第一篇關于《飲中八仙歌》,這篇論文程先生起的標題比較奇特,叫做“一個醒的和八個醉的”。八個醉的沒問題,是飲中八仙,賀知章、李白這些人天天喝酒,醉醺醺,盛唐時代的八個酒鬼。一個醒的是誰呢?當然是杜甫。程先生認為,這首詩寫的是杜甫在旁邊用一種清醒的眼光冷眼旁觀李白、賀知章等八個酒鬼,他得出來的結論就跟以往學界關于這首詩的評析有點不一樣。以前關于這首詩的比較權威的評解是這樣的,認為這首詩只寫了以李白為代表的一群盛唐知識分子的樂觀的,奮發(fā)向上的,積極浪漫的精神狀態(tài),就是盛唐氣象的文學表現。所以,以前很多人把這首詩系在杜甫初入長安時,天寶五載以后不久寫的。他們的理由是,再過幾年以后,杜甫在長安的生活逐漸困頓,他的樂觀情緒完全沒有了,他就沒有心情寫這樣的基調是歡快的詩。
《杜甫像》 蔣兆和 繪
程先生從另外一個角度切入,他的主要的觀點就是,李白也好,賀知章也好,甚至汝陽王李琎也好,這些人在當時都是社會精英,都是盛唐時候士大夫中間的優(yōu)秀人物。這樣一批優(yōu)秀人物、社會精英,竟然成天喝得醉醺醺,逃匿在酒鄉(xiāng)里面,無所事事,這不是正常社會中精英人物應有的精神狀態(tài),他認為這不正常。他認為這些人實際上不是什么歡快、積極、奮發(fā)向上,實際上是借酒澆愁,這些人是本來想有所作為,實際上卻無所作為,被迫無所作為,所以逃匿到酒鄉(xiāng)中尋找精神安慰。
于是這首詩的主題就變了,這首詩的編年應該往后移,移到杜甫進入長安過了幾年以后,生活逐漸困頓以后才寫出來的。
當然,我想關于這首詩的解釋是可以繼續(xù)爭論,我們可以允許有不同的解釋。我這幾年觀察發(fā)現,程先生的解釋并沒有掌握很多的讀者,大部分讀者還是跟從原來的解釋,還是認為這首詩是寫樂觀的、奮發(fā)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這當然是可以的。但是我支持程先生的解釋。
我補充一點,程先生的文章里面沒有著重地說。天寶三載,李白離開長安,我們知道,李白是在開元末年進長安的,他可能是二入長安或者三入長安,以前不管幾次入長安都是自己去的,這一次是唐玄宗請他去的。所以李白在山東收到朝廷的聘書以后很高興,“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還把家里的那個女人罵了一頓,“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這個女人實際上是他的一個非婚的同居女性,然后他就上長安去了。
李白 (宋)梁楷 繪
李白進長安是干什么?當然想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要安邦定國,治國平天下。但是他到了長安以后發(fā)現情況根本不是這樣,唐玄宗請他去不是讓他安邦定國。唐玄宗邀請李白進長安,讓他做翰林待詔, 就是做一件事,寫詩,做御用詩人。而且也不是寫其它的詩,唐玄宗主要叫他寫什么詩呢?叫他寫詩來歌頌楊貴妃如何美貌。我這樣猜想,唐玄宗為什么這樣做呢?唐玄宗覺得,這個楊貴妃是千載不遇的美女,一般的詩人來寫詩歌頌她不過癮,一定把李白請來寫詩歌頌她,這才過癮,這才符合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與評價。當然,李白去了,詩也寫了,《清平調三首》已經選進唐詩三百首了。盡管李白做了御用詩人,獲得了榮華富貴,但這是李白的人生理想嗎?當然不是。李白到了長安雖然日子很風光,他晚年還經?;貞洝斈晡搴钇哔F跟我一起喝酒等等,但是他心里是失落的,他心里是不滿的,是郁悶的。我們有李白在長安寫的非應酬詩、非宮廷詩,等等,比如《行路難》。我們還有一個直接的旁證,李白去世以前寄居在他的族叔李陽冰家,他臨終之前,把他的全部手稿交給李陽冰為他編輯,所以李陽冰是最后守在李白身邊的人。李陽冰幫他編了《草堂集》,寫了《草堂集序》,這是第一手材料。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間寫了一件事情,他說李白做翰林待詔的時候,因為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所以朝廷里面大家都稱他為謫仙人。他說當時朝列都以謫仙人為題目寫詩,大家都寫詩送給李白,寫謫仙人的主題,說“朝列賦詩數百首,皆言公之不得意”。這么多“謫仙人詩”寫的是什么呢?都是說李白不得志,說李白郁悶,都是寫的這個主題。所以我想,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心情很不好,非常郁悶。李白離開長安,走到洛陽就碰到杜甫了。那一年杜甫三十三歲,李白四十四歲,兩個人在洛陽相遇,用聞一多先生的話說,好像青天里太陽碰到了月亮,兩個千古大詩人遇面,一見成為知心朋友,成為至交,非常投機。我們可以相信,李白在長安郁悶的心態(tài)一定會毫不掩飾的告訴杜甫,杜甫對李白在長安的心態(tài)是切實了解的。若干年以后,杜甫到了長安,在寫《飲中八仙歌》的時候,“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會是寫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嗎?不會。他應該寫的是借酒澆愁、牢騷滿腹,寫的是這種心情。所以我覺得,程先生的解釋更合理。當然,這個問題可以繼續(xù)討論下去。
但是至少在這里,程先生證明了對于一個早已有幾乎成為定論的闡釋的名篇,我們依然有新的闡釋空間,還是可以進行新的學術探討。
《宮體詩的自贖》 聞一多 撰
第二篇就是關于《春江花月夜》的這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到了現代,我們再來寫論文,很難著筆。我個人覺得,自從晚清王闿運有八個字評價這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后來聞一多先生四十年代在西南聯大講唐詩,特別挑出這一篇講,稱他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李澤厚先生《美的歷程》這本書中間專門有一節(jié)文章來談這首詩,說它表現了由初唐進入盛唐那個時期知識分子那種朦朧的對未來的希望、青年人對未來的展望等。這些話說過以后,我們就很難再著筆。我后來也看過大概二三十篇關于《春江花月夜》的文章,有的是賞析性的,有的屬于論文性質的,都缺乏新意,說來說去基本跟前面這些話的意思差不多。在這個前提下,程千帆先生也寫了一篇文章談《春江花月夜》,談什么?他不談這首詩怎么樣,他追究這樣一個問題——《春江花月夜》成為我們現代人心目中無可爭議的唐詩名篇,這么好的一首詩,為什么自從它問世以來,張若虛是從初唐進入到盛唐的人,跟張旭、賀知章他們同時的,是“吳中四士”,從它問世以來,為什么這首詩在大半個唐代,整個宋代,整個元代,半個明代沒有人評價過他?沒有進入任何選本?為什么在很長時期內,大家并不認為這是一首名篇,為什么到了明代李攀龍《唐詩選》把它選進去以后,明人對它有高度評價以后,它的地位就逐步上升了呢?程先生研究這個問題。他試圖通過這個例子來說明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作品產生以后,它的評價,它的地位,往往是跟隨著時代而變化的,跟隨著不同時代的不同的趣味風尚,不同的文學思想,地位有升有降,他來研究這個問題,這就有一點像現在西方人說的接受美學的視角。盡管程先生一個字也沒有提接受美學,但是方法論上有一點像。這就是從完全新的視角看一個老問題。所以我說, 不是說前人研究過就不能選,還是可以,但是一定要找到新的視角,一定要有新的角度切入進去, 不能人云亦云,否則論文沒有多大意思了。
應該說程先生收在這個書里的文章雖然只有寥寥11篇,但是我個人覺得,他的這些文章在方法論上都有一些發(fā)凡起例的意義,對我們有一些啟發(fā)性,他不是告訴你一個確鑿無疑的結論,你可以不相信他的結論,但是他提供的方法你是可以借鑒的,我想它的意義主要在這里。這本書的“唐詩課”的書名是貴社起的,程先生原來沒有這個書名,如果它是課本,應該是研究生課本,不是本科生的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