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 《 鄰水》 - 家在鄰水 - 鄰水論壇 - Powered by Discuz!
| 走近鄰水
地理位置 鄰水縣位于華鎣山麓,東鄰重慶長壽縣,南連重慶渝北區(qū),西靠廣安區(qū),北接達川市。 縣城距小平家鄉(xiāng)廣安市40公里,距重慶市區(qū)82公里。
歷史沿革 鄰水縣古稱鄰州,始建于梁大同三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全縣幅員面積191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8萬畝。全縣總?cè)丝?7萬人(2004年),轄18個鎮(zhèn),27個鄉(xiāng),525個村(居委會),隸屬于廣安市, 縣人民政府駐鼎屏鎮(zhèn)。
鄰水縣轄18個鎮(zhèn)、27個鄉(xiāng):鼎屏鎮(zhèn)、城北鎮(zhèn)、城南鎮(zhèn)、柑子鎮(zhèn)、龍安鎮(zhèn)、觀音橋鎮(zhèn)、牟家鎮(zhèn)、合流鎮(zhèn)、壇同鎮(zhèn)、高灘鎮(zhèn)、九龍鎮(zhèn)、幺灘鎮(zhèn)、袁市鎮(zhèn)、豐和鎮(zhèn)、八耳鎮(zhèn)、石永鎮(zhèn)、興仁鎮(zhèn)、王家鎮(zhèn)、太和鄉(xiāng)、新鎮(zhèn)鄉(xiāng)、冷家鄉(xiāng)、長安鄉(xiāng)、西天鄉(xiāng)、梁板鄉(xiāng)、甘壩鄉(xiāng)、四海鄉(xiāng)、九峰鄉(xiāng)、椿木鄉(xiāng)、華鎣鄉(xiāng)、子中鄉(xiāng)、風埡鄉(xiāng)、黎家鄉(xiāng)、龍橋鄉(xiāng)、關(guān)河鄉(xiāng)、兩河鄉(xiāng)、長灘鄉(xiāng)、涼山鄉(xiāng)、復盛鄉(xiāng)、古路鄉(xiāng)、荊坪鄉(xiāng)、柳塘鄉(xiāng)、石滓鄉(xiāng)、護鄰鄉(xiāng)、同石鄉(xiāng)、三古鄉(xiāng)。
地圖區(qū)劃
鼎屏鎮(zhèn)護城河 [url=http://image21.360doc.com/DownloadImg/2010/12/2810/8022436_8.jpg][/url]
鴨子洞 位于鼎屏鎮(zhèn)環(huán)城公路。
鼎屏鎮(zhèn)云鼎山八角樓
八角樓建于康熙年間,至今三百余載,年久失修,于2001年重新修建。
國家重點中學——鄰水中學 [/url]
地形地貌 鄰水地處川東平行嶺谷西緣,華鎣山、銅鑼山、明月山呈北東至南西展布,平行排列,構(gòu)成全縣地形骨架。背斜之間為兩個向斜谷地,這種嶺谷相間的地形,故稱為“三山兩槽”。東槽一馬平川,田園阡陌,土地肥沃,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稱。西槽林茂草豐,河清水碧,牛肥羊壯,瓜果飄香。 境內(nèi)一般海拔290米至420米,最高點為華鎣山主峰高登山,海拔1704米。最低點為幺灘鄉(xiāng)之南的御臨河峽谷,海拔僅185米。
自然氣候 鄰水縣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氣候受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和地形的綜合影響,具有春早、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雨量豐沛,風小,濕度大,云霧多,日照少,秋多綿雨等特點。境內(nèi)多年平均溫度為17.1℃,氣溫的年際變幅為1.2℃。多年平均降水量1170.1毫米。累計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1230.7小時。
土特產(chǎn)與自然資源 羅過鋪土煙、九龍掛面、九龍板鴨、御臨榨菜、油桐、柑桔。 自然資源豐富,煤的儲量達4億多噸,年產(chǎn)原煤300萬噸,是全國100個產(chǎn)煤大縣之一。天然氣儲量較大,年產(chǎn)天然氣4億方,是川東大氣田主要產(chǎn)區(qū)。華鎣山九洞礦泉水水質(zhì)優(yōu)良,是全國五大礦泉水之一。
鄰水臍橙 “鄰水臍橙”獲國家金獎,評為國際名牌產(chǎn)品,享譽國內(nèi)外。
陳龍手工面 鄰水縣九龍鎮(zhèn)陳家壩面粉廠是采用傳統(tǒng)手工藝生產(chǎn)手工掛面的專業(yè)廠家。“陳龍”牌手工掛面是四川三大品牌手工面之一,該產(chǎn)品產(chǎn)生于清康熙年間,當年康熙南巡,地方官員用九龍面獻貢,康熙享用后,連聲稱贊,旨定為貢品?!瓣慅垺迸剖止烀孢x料考究,輔料隨氣候變化而變換,產(chǎn)品風味獨特,久煮不爛,晶瑩透明,似銀絲,如玉帶,如今有有“銀絲”、“韭葉”兩大類,近幾十個系列產(chǎn)品。
風俗習慣 鄰水的集市交易也十分繁榮。每個鄉(xiāng)鎮(zhèn)均有集市,自古就有“48場”之說。真是“五里一集,十里一市”。每個集市隔三天趕一場,人們常說“三天趕緊一場,通街打擁搪”。縣城更是號稱“百日場”。集市就是農(nóng)產(chǎn)品的集散地,既為飲食業(yè)提供了市場,又為食品加工提供了新鮮的原材料。
新建城區(qū)
湯巴丘民俗自然風景區(qū)
湯巴丘自然風景區(qū)位于鄰水縣冷家鄉(xiāng)湯巴丘村,是古代川東至川北驛道上的重要驛站。210國道未修建之前,行人商賈翻越萬峰山均在此息憩,吃本地特有食品湯粑,湯巴丘因此得名。湯巴丘至今有20多個自然村落仍保持明清建筑風格,其結(jié)構(gòu)獨特,用村天然,造型別致,屬典型的川東民居。據(jù)縣志和當人家譜記載,其先人均為明末清初從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遷徒至此。
龍須溝風景區(qū) “龍須溝”座落在鄰水縣甘壩鄉(xiāng)境內(nèi),位于天下第一雄山的華鎣山最高峰——高登山南麓,方圓十五公里,距縣城十公里,距華鎣市十二公里,距廣渝高速公路五公里。在風景區(qū)內(nèi),有神奇百態(tài)的“川心洞”,有驚險迷人的“清溪峽”,有人杰地靈的“天生橋”,有百練彩虹的“龍須瀑布”,有稀奇古怪的“無名樹”,有姹紫嫣紅的“桃花園”,有香火鼎盛的“川古廟”。 1、川心洞——“奇”。相傳魯班搬泥巴到華鎣角龍山修城墻,路徑此地,剛好雞鳴天亮之時,不能施展法力,泥巴就無法搬走。魯班一氣之下,將扁但摔出,斷為兩截,各戳出一個洞來。因兩洞相連,像一人心,中間一石柱相撐,形似“川”字,故名“川心洞”。洞長莫測,據(jù)傳,有華鎣山游擊隊員為躲避敵人的追捕,用了三天三夜時間才走出此洞。
2、“清溪峽”寧靜險要,因清溪河而得名,位于川心洞洞口下300米處,由雞冠峽、綠蔭峽,龍洞峽,落石峽做組成,峽長有2000米。 雞冠峽——“險”。 綠蔭峽——“綠”。峽岸各有一洞,名日衣洞、牛角洞,兩洞位于懸崖陡壁上。 龍洞峽——“涼”。 石峽——“靜”。落石峽亂石成林,芳草稀少。因當時冰雹成災(zāi),不易溶化,聚為亂石。是觀音菩薩派呂洞賓來賑救災(zāi)民,將滿山遍野的亂石扔入峽溝,突有一巨石掉如峽谷中間懸嵌,搖搖欲墜,永不掉落,又此而得名“落石峽”。 3、無名樹——“怪”。此樹位于川心洞前,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乃全國獨一無二的樹種,已被林業(yè)部門特定為保護樹種。樹葉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呈現(xiàn)出紅、綠、白、黃各色,終年不落葉。上世紀有專家來此考察,無法歸屬其科目,故名“無名樹”。 4、桃花園——“艷”。該園位于川心洞內(nèi)側(cè),一片桃花林映入眼簾,四周稀散的農(nóng)家小院炊煙裊裊,一條清澈的小溪像綢帶似的鑲嵌在翠綠的群山中。 5、川古廟——“神”。古廟位于川心洞右測,大雄寶殿正面貼壁供有一觀音菩薩,像兩側(cè)塑有形態(tài)各異的十八羅漢,栩栩如生。相傳明末清初,華鎣十陽和鎮(zhèn)祝家壩有一祝姓人家,仁慈厚道,樂善好施。其子祝思位不幸染病,久治不愈,附近名醫(yī)皆束手無策。一日,一老行乞于此,得祝家之善待,遂處偏方施救。祝家感其恩,留住,老婉拒,于一雨夜辭行回山,祝家贈一斗笠十里相送,過些時日,祝思位念其德,攜母到華鎣山尋找恩人,終在川心洞尋得斗笠。祝思位切切呼喚之際,母親便見石壁上有觀音坐蓮臺的影像,方悟老乃菩薩現(xiàn)象,遂籌資在此修建古廟,敬奉恩人?,F(xiàn)在石壁上還依稀可見“觀音坐蓮臺”。 6、龍須瀑布——“絕”。龍須瀑布,位于清溪峽頂,落差120米,只見水風浩蕩,溢沫橫飛,勢如傾盆暴雨。瀑布下巨石橫陳,巨石間一個個水潭清澈見底,冬暖夏涼,,游泳嬉水潭內(nèi),讓人領(lǐng)略到“溫泉水滑洗凝脂”的詩意。 7、天生橋——“靈”。天生橋位于龍須瀑布底處。長50米,寬20米,無洞無礅,兩面連山,站在橋上往下俯視,萬懸崖夾而立,谷底樹葉隱隱綽綽,酷似一條綠色的飄帶他、跌落在幽深的峽谷中,泉水流聲朦朦朧朧,若遠若近,若有若無。
御臨河小山峽 御臨峽,又名小三峽,位于鄰水縣幺灘鎮(zhèn)境內(nèi),據(jù)《明史紀事年末》載,明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崩,皇孫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在位三年,就被燕王推翻,遂削發(fā)為僧,流落南方。曾分別于永樂三年(1405年)和永樂七年(1409年)到善慶里(今御臨一帶)尋訪舊臣杜景賢(吏部主事),他們常游峽中。后人紀其事,便將鄰水的西河改名御臨河,峽以河名。 1943年,書法家于佑任旅此手書“御臨橋”三個大字。御臨河橫切銅鑼山,形成三個相聯(lián)的U形峽谷,由老鷹峽、仙女峽、白龜峽組成。上峽口有江島“西落灘”,下峽口有“白沙洲”。此地巖溶地貌發(fā)育,具有典型的巖溶景觀。
千島洪湖 千島洪湖湖區(qū)全長26公里,在鄰水縣九龍鎮(zhèn)、黎家鄉(xiāng)、長灘鄉(xiāng)境內(nèi)約15公里,面積2.5萬畝,總蓄水量3.68億立方米。湖中水產(chǎn)資源豐富,是四川著名的水產(chǎn)基地。東岸是黃草坪林場。左岸石崖上有明朝建文皇帝避難鄰水時特封的“無糧寺”,其附近現(xiàn)存有摩崖造像十三處。 大洪河,《四川通志》稱東溪,《輿地紀勝》稱大鄰水,鄰水舊縣志稱東河。發(fā)源于大竹縣八渡鄉(xiāng)張家寨,于護鄰鄉(xiāng)入境,流經(jīng)11個鄉(xiāng),至黎家鄉(xiāng)青崗林入長壽縣界,在渝北區(qū)注入長江。大洪河因1958年國家在長壽境內(nèi)修建大洪河水電站而更名。困攔河畜水,積水倒灌數(shù)十公里,淹沒沿岸良田沃土25000余畝。形成今天的大面積積水網(wǎng)湖面,人們稱之為大洪湖。湖區(qū)河叉縱橫,島嶼星羅棋布,遂有“千島洪湖”之美稱,有詩贊曰:一把珍珠著水處,千島風光勝畫圖。 |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