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對肉嘟嘟的孩子都愛不釋手,他們粉嫩又軟綿綿的皮膚,讓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捏一捏。
晨媽也是如此,每次看到蛋蛋都想去親親他,捏捏他。
但是摸寶寶也是有講究的,有的地方多摸摸對孩子有好處,有的地方摸不得。
那到底怎么才能“摸”對孩子呢,聽晨媽來說說——
01
手
手上的神經(jīng)有很多,多摸摸寶貝的手可以促進他的感知能力。
02
腳丫
要說人的身體哪里的穴位最多,那便是足部了。
03
耳朵
除了上面說到的“十指連心”,我們還聽過“耳聽八方”。
耳朵是人體接觸外界信息的一種途徑,多摸摸孩子的耳朵,可以改善耳部的血液循環(huán)。
定期給孩子清理耳朵里的耳垢,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聽力。
在保證聽力的前提下,才能保證孩子正常的反應能力。
但是家長不要隔三差五就給孩子清理耳垢哦,耳垢對耳朵是有保護作用的。
04
身體
晨媽這里說的身體,指的是多和孩子進行肢體的接觸。
可以是一個拉手,更可以是一個擁抱,這些都有助于緩解孩子的孤獨感,還能夠拉近與孩子間的距離。
近幾年流行的“擁抱療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安慰孩子,給予孩子溫暖和肯定。
除了大一點的孩子,小點的嬰兒甚至是早產(chǎn)兒都可以多進行一些肢體接觸。
WHO(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曾提出袋鼠媽媽護理法。
而且,WHO明確的指出這種袋鼠媽媽護理法可以改善母親與嬰兒之間的聯(lián)系。
所以,經(jīng)常給孩子來一點肢體的接觸吧,這些簡單的動作帶給孩子的,不只是身體的溫度,還有心靈的溫暖。
1
囟門
囟門是孩子的“天窗”,分為前囟門和后囟門。
囟門的顱骨結構十分薄弱,只有一層皮膚和腦膜,沒有骨片的保護。
因此,家長們不要隨意去觸碰孩子的囟門,就算是清洗的時候動作也要輕一點,不可以用力過猛。
2
肚臍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的肚臍里臟東西,就會想去給孩子挖出來。
過度地清洗有可能會引起肚臍眼感染,而且肚臍眼上有內(nèi)臟的反射神經(jīng),頻繁地清洗肚臍可能會引起消化系統(tǒng)的不適。
所以肚臍眼是個比較敏感的地方,家長平時就不要多去“打擾”肚臍眼的清凈啦。
3
私處
孩子的私處還沒有發(fā)育完善,家長不要老是去摸。
如果手上再帶有細菌,很容易造成孩子泌尿系統(tǒng)的感染。
另外,在給孩子清洗私處的時候也不要過度清洗哦,用清水即可。
家長除了要記住孩子哪些地方可以多摸,哪些不可以摸之外,在摸孩子前還要注意以下這幾點。
注意衛(wèi)生
家長們從外面回到家里,手上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細菌。
因此,在摸孩子前,一定要注意把手洗干凈。
另外,家長們一定要注意,為了避免孩子嬌嫩的皮膚被劃傷,在摸孩子前記得把手上的配飾摘掉哦。
注意溫度
摸孩子之前一定要注意手的溫度,不要用溫度過高或過低的手去摸孩子。
除了會給他們造成不適感外,還可能會讓他們著涼。
注意力度
孩子的皮膚很嬌嫩,摸起來很軟綿綿的,十分舒服。
也正因如此,他們的皮膚才更加容易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