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 海明威 美國作家、記者, 英語文學(xué)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喝最烈的酒/釣最大的魚/娶最美的妞/ 參加兩次世界大戰(zhàn)/獲諾貝爾獎/被摧毀卻不會被打敗的男人 這般人生,屬于海明威。 窮困且拖家?guī)Э诘哪贻p作家/失敗的間諜/帶著老婆和情人同居/病痛纏身/抑郁癥自殺 這些境遇,也屬于海明威。 回顧過去的一個多世紀,海明威是美國文學(xué)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偉大的小說,在諾貝爾獎官方網(wǎng)站動態(tài)發(fā)布的前十位最受歡迎的文學(xué)獎獲得者排行榜中,海明威始終名列前茅。 海明威的小說人物在一戰(zhàn)后的殘暴世界里通過堅守“準則”,留住人性的尊嚴。在海明威的一生中,他也像一個命運的戰(zhàn)士,寧愿被毀滅,也不愿被打敗。 1953年,海明威憑借《老人與?!芬粫@得普利策獎,1954年又摘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他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還被美國現(xiàn)代文庫列入“20世紀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 美國總統(tǒng)約翰·肯尼迪在海明威的唁電中寫道:“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tài)度產(chǎn)生過更大的影響?!?/p> ^ 海明威和模特接受時尚雜志采訪時的合照 喝最烈的酒/釣最大的魚/娶最美的妞/參加兩次世界大戰(zhàn)/獲諾貝爾獎/被摧毀卻不會被打敗的男人 這般人生,屬于海明威。 窮困且拖家?guī)Э诘哪贻p作家/失敗的間諜/帶著老婆和情人同居/病痛纏身/抑郁癥自殺 這些境遇,也屬于海明威。 不止寫作,去非洲狩獵、去西班牙斗牛、打仗打架、喝酒談情……這些血性刺激的經(jīng)歷,海明威都沒錯過。 其人生之精彩,堪比好萊塢大片。 ^ 海明威參加一戰(zhàn)時的留念 海明威18歲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身中227塊彈片,依然忍痛救了一名意大利傷兵,被意大利政府授予“銀十字”軍功勛章。 二十幾歲旅居巴黎,和當時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文學(xué)家、藝術(shù)家為伍,寫出了《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等名作,獲得巨大成功。 ^ 海明威及夫人與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lǐng)余漢謀的合影 1941年,海明威以特派記者的身份來到重慶,成為第一個報道中國抗戰(zhàn)正面戰(zhàn)場的美國記者,并斷言:“日本永遠征服不了中國?!?br> 甚至還有傳言,二戰(zhàn)時,愛酒如命的他領(lǐng)著一隊士兵,坐著坦克,沖進巴黎,解放了他最愛的麗茲酒吧。 1952年,《老人與?!穯柺?,一句“人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鼓舞了世上無數(shù)人。這本書也讓海明威獲得了1953年的普利策獎和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xué)獎。 他是美國人的偶像。 《紐約時報》評論說:“海明威本人及其筆下的人物影響了整整一代甚至幾代美國人,人們爭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國精神的化身?!?/p> 肯尼迪總統(tǒng)說:“海明威是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像他這樣,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tài)度產(chǎn)生過更大的影響?!?/p> ^ 在非洲狩獵的海明威 他在整個世界也有著非凡的影響力。 因為海明威,捕魚、打獵愛好者一波波涌向美國比米尼群島和非洲高原;也因為他,成千上萬的人去西班牙潘普洛納感受奔牛節(jié)的熱情與血腥。 還有蒂羅爾的滑雪勝地、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凡是海明威足跡所至,很快就會引來絡(luò)繹不絕的人群,成為文青們的精神圣地。 ^ 喝朗姆酒的海明威 然而這樣一個酷炫的人,卻用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61年7月2日,隨著獵槍扣動扳機的一聲悶響,62歲的海明威飲彈自盡。關(guān)于他的死因,至今眾說紛紜。 好在文字雋永,58年后的今天,海明威的文學(xué)生命依然旺盛,滋養(yǎng)著無數(shù)人的心靈。 我始終相信,開始在內(nèi)心生活得更嚴肅的人,也會在外表上開始生活得更樸素。在一個奢華浪費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類真正需要的的東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海明威 《真實的高貴》 相愛的人不該爭吵。因為他們只有兩人,與他們作對的是整個世界。他們一發(fā)生隔膜,世界就會將其征服。 ——海明威 《永別了武器》 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論去到哪里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海明威 《流動的盛宴》 但是這就是巴黎早期的樣子,那時候我們很窮,卻很幸福。 ——海明威 《流動的盛宴》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海明威 《老人與?!?/p> 我們生下來有什么就是什么,從來不需學(xué)會什么,我們從來不吸收任何新的東西。 ——海明威 《永別了武器》 在人生或者職業(yè)的各種事務(wù)中,性格的作用比智力大得多,頭腦的作用不如心情,天資不如由判斷力所節(jié)制著的自制,耐心和規(guī)律。 ——海明威 《真實的高貴》 在戰(zhàn)爭中我觀察了好久,并沒有看到所謂神圣,光榮的事物。所謂犧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場。只不過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裝進罐頭,而是就地掩埋。 ——海明威 《永別了武器》 愛情是一場游戲,就像打橋牌一樣。不過這不是玩牌,而是叫牌。就像橋牌一樣,你得假裝作你是在賭錢,或是為了什么別的東西而打賭。沒有人提起下的賭注是什么。 ——海明威 《永別了武器》 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yōu)樗鼕^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海明威 《戰(zhàn)地鐘聲》 我并不在乎這個世界怎么樣。我一心只想弄明白究竟該如何生活在其中。假如你果真弄懂了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你說不定也就能由此而得知這個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海明威 《太陽照常升起》 向死而生的文學(xué)硬漢 尊嚴二字,無關(guān)生死 談海明威,也不得不談他的死。 關(guān)于海明威的自殺,很多人覺得不解:這樣一個以“文學(xué)硬漢”聞名于世的老人,為何戰(zhàn)勝不了自己? 如果你讀了他的《一個干凈、光亮的地方》,看到他在書中塑造的那位自殺未遂、夜夜獨坐飲酒的老人形象,你才能了解: 按照海明威“士可殺、不可辱”的性格,他不可能讓衰老和死亡牽著自己的鼻子走,也不會在“好死不如賴活著”當中茍延殘喘,而是主動敲開死亡的大門,向死而生。 在這部作品集收錄的《乞力馬扎羅山上的雪》中,海明威寫道: 乞力馬扎羅是一座海拔一萬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長年積雪的高山,據(jù)說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在西高峰的近旁, 有一具已經(jīng)風(fēng)干凍僵的豹子的尸體。豹子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尋找什么,沒有人作過解釋。 或許海明威就是那只豹子,一只攀登到最高峰去求死的豹子。 暮年的他寫完《流動的盛宴》,追憶了在巴黎意氣風(fēng)發(fā)的日子之后,舉起心愛的獵槍送自己上路,這大概是他病痛肉身最好的出路,也是他一生攀爬寫作高峰的終點。 半個多世紀過后,我們重新閱讀海明威的作品,也會對這種主動出擊的態(tài)度感到震撼: 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 哪怕前方一路坎坷, 也不要猶豫,勇敢向前, 絕不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