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北宋著名書法家,他和蔡襄、蘇軾、米芾并稱為“宋四家”,他也是“江西詩派”的創(chuàng)始者。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他早年和蘇軾一起學習顏真卿的字,但總覺得學得不夠好,又從柳公權、褚遂良的書法中悟得了筆意。
對黃庭堅書風的形成有直接影響的是南朝的殘碑《瘞(yì)鶴銘》,雖然該碑作者沒有署名,但黃庭堅堅信它是書圣王羲之所寫,視作珍寶,并花了大量心思臨寫,他的字終于擺脫蘇軾,形成自己的風格。古人得到數(shù)行殘碑,加以臨習,便能成大家。今人臨帖無數(shù),卻往往難得其法,確實值得深思。
《松風閣詩》是黃庭堅的行書代表作,該貼字形瘦長,中宮緊湊,筆畫向四面開張,頗有大將風度。
黃庭堅小楷《山預帖》,該帖寫了黃庭堅舍不得扔掉發(fā)芽的山芋,煮吃后發(fā)現(xiàn)味道不錯,還悟到一番道理,可見他是個頗為節(jié)儉的人。黃庭堅人品、書品俱佳,影響了后來的一些書畫界大家。
白玉蟾,又叫葛長庚,南宋道士。他多才多藝,精通書法和繪畫,是道教內(nèi)丹南宗派的創(chuàng)始者之一。
白玉蟾的行書和小楷深受黃庭堅影響,風格奇崛。
沈周,字啟南,號石田,明代書畫四大家之一,沈周出身書畫世家,他一生不參加科舉考試,只是專心書畫,是“吳門畫派”的創(chuàng)始者。沈周特別喜歡黃庭堅的字,他愛用狼毫寫字,字形長撇大捺,頗具風格。
沈周的《行書五律詩軸》。
沈周的《行書七言詩軸》。
沈周的《行書落花詩扇》。
文壁,字征明,明代著名書法家,“明四家”之一。他不僅書法冠絕當時,還精通詩詞、散文、繪畫,造詣十分全面。文征明的字先學蘇軾、李應禎,又學習王羲之,他學習十分刻苦,很快便精通楷、行、草諸體。又向沈周學習繪畫,他的書法也深受其影響。
《行書七言詩軸》。文征明的行楷有著濃濃的黃庭堅味道,甚至可以以假亂真。
文征明的《行書五言律詩》。該詩的正文雖然有濃郁的黃字風格,但更為娟秀規(guī)整,有黃字的形,而無黃字的氣勢。結(jié)尾簽名處的“征明”二字,明顯學的是二王、趙孟頫,可見文征明“字路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