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腦血管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腦卒中已經(jīng)成為國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我國腦卒中的發(fā)病率為250/10萬(WHO 2003),并以每年8.7%的速度遞增,其致殘率約為70%,病死率為30%;腦卒中后出現(xiàn)的偏癱等后遺癥,不僅給患者身心造成極大的痛苦,而且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精神和經(jīng)濟負擔。
腦血管疾病一般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中發(fā)病率較高,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尤其是城市年輕的白領職員中也時有發(fā)現(xiàn)。這可能與生活習慣有關,坐多動少,過多攝入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以及工作壓力大,過度緊張有關。頸動脈狹窄是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的主要原因,引起頸動脈狹窄的最常見原因是由于肌體血脂代謝異常,在動脈血管壁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內膜及平滑肌細胞異常增生,最后導致血管腔徑狹窄,甚至閉塞。當動脈血管壁上的斑塊脫落,并隨血流進入腦內血管時,就會形成栓子而阻塞腦血管,引起腦組織缺血。
缺血性腦血管病占全部腦卒中的75~90%。頸動脈狹性疾病是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原因;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是通過外科手術將頸動脈內的粥樣硬化斑塊清除,預防由于斑塊脫落等引起的腦卒中,同時重建頸動脈,以達到消除顱內栓塞的來源和擴大管腔、改善血流的目的。
北美每年接受CEA的患者超過20萬例,紐約州每年施行CEA超過5000例。相比于內科治療及介入頸動脈支架成形術(CAS),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在預防腦卒中具有明顯優(yōu)勢,具有安全、費用低、住院時間短、療效確切等優(yōu)點;目前是學術界公認的治療顱外段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只有當斑塊在手術達不到的區(qū)域時,即接近顱底的頸動脈狹窄或頸總動脈近端狹窄,或者手術危險很大時,才選擇介入頸動脈支架成形術(CAS);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手術指證
1.無癥狀:狹窄>60%且<>
2.有癥狀:半年內有過TIA或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同側狹窄70%--99%的患者,行CEA;近期有過TIA或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同側狹窄50%--69%的患者,依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決定行CEA與否;(有TIA或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具有CEA手術指證時,建議2周內行CEA)。
一旦出現(xiàn)一過性肢體無力、麻木或眩暈,應立即到醫(yī)院就診,切勿盲目治療,尤其不能當頸椎病而隨意按摩,造成不穩(wěn)定斑塊脫落導致腦梗死,造成嚴重的后果。對有閉塞性腦血管病高危因素者,如年齡40歲以上,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者;常有頭暈不適者;有短暫性腦缺血癥狀或以往有短暫性腦缺血病史者,每半年做一次頸動脈血管彩超進行篩查。
長期以來,人們對腦血管疾病關注的重點多放在發(fā)生中風后的治療上,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則是把關注的重點前移,即中風發(fā)生前的預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