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胚胎期成血管組織畸形異常發(fā)育所形成的良性腫瘤,多發(fā)生于嬰兒或兒童。一般分為鮮紅斑痣(又名毛細血管擴張痣或葡萄酒樣忘)、毛細血管瘤(又名楊梅狀痣)及海綿狀血管瘤等。若兩種類型血管瘤混合存在,稱為混合性血管瘤。鮮紅斑痣表現(xiàn)為一個或數(shù)個鮮紅色或紫紅色斑片,不高出皮膚表面,壓之易褪色,常發(fā)生于頭頸部和面部,出生時即有,隨人體長大而面積增大,但生于枕部及額部、鼻梁部者多可自行消退。毛細血管瘤為一個或數(shù)個鮮紅色、柔軟而分葉呈楊莓狀的增生物。海綿狀血管瘤為大而不規(guī)則、柔軟的皮下血管腫塊。本病好發(fā)于面部,多在生時或生后不久發(fā)生“瘤”性皮損。本病相當于中醫(yī)學“血痣”、“血瘤”的范疇,治宜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散結(jié)化瘤。
驗方一
【組成】阿魏1.5克,柴胡1.5克,甘草1.5克,當歸尾4.5克,赤芍4.5克,桔梗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忌油膩生冷。
【功效】理血消瘤。適用于要兒血管瘤。
驗方二
【組成】黃芪20克,當歸尾12克,黨參15克,炒牡丹皮12克,丹參15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枳殼12克,青皮10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益氣通絡,活血化瘀。適用于氣虛血瘀型血管瘤。
驗方三
【組成】白及50克,莪術(shù)30克,黃藥子20克,山慈菇10克,重樓5克,紫硇砂2克,五倍子5克,月石5克,青木香2克,雄黃5克,血竭3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備用。使用時取適量藥散,加入白酒和食醋調(diào)成糊狀敷患處,每日1次,7日為1療程。
【功效】通絡化瘀。適用于血管瘤。
驗方四
【組成】牙硝、明礬、青礬各150克,砒石、斑蝥各100克,食鹽75克,水銀150克,凡士林適量。
【用法】上藥調(diào)制成藥膏。使用時將藥膏直接涂布于皮損上,至皮損出現(xiàn)潮紅、水腫、疼痛時將藥膏擦去。
【功效】通絡化瘀。適用于血管瘤。
驗方五
【組成】生地81克,牡丹皮45克,茜草根18克,丹參15克,羚羊角3克,川連13.5克,甘草15克,山慈菇27克,側(cè)柏葉45克,荊芥炭18克。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以米湯適量為丸,如綠豆大,每日服3次,每次1.5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活血,化瘤散結(jié)。適用于血管瘤。
驗方六
【組成】黃芪30克,黨參12克,白芍12克,紫草9克,牡丹皮9克,蜀羊泉30克,木饅頭30克,土茯苓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益氣養(yǎng)陰,涼血攻毒。適用于血管瘤。
驗方七
【組成】赤小豆60克,陳醋50克。
【用法】將豆研細末,加陳醋調(diào)成膏?;继幭磧簦鶕?jù)瘤體的大小取1塊塑料布,把藥膏涂在布上敷患處,外用敷料包扎固定,隔日換藥1次。并注意觀察皮膚,如有腐爛者,撤些土霉素粉即可。
【功效】化瘀消腫。適用于表淺血管動脈瘤。
驗方八
【組成】桃仁15克,紅花5克,生地20克,早蓮草20克,丹參20克,赤芍12克,紫草15克,茜草根12克,雞血藤2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涼血活血,化瘀通絡。適用于血熱瘀阻型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