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我有張費城藝術(shù)博物館的年票。周末若是天氣不適合在戶外,我就會去那里轉(zhuǎn)轉(zhuǎn)。好萊塢老牌男星史泰龍的那簡單除暴不矯情的電影《洛奇》系列,讓這個博物館出了名。館外洛奇的雕塑前,總有粉絲排隊和它合影。博物館遷址后的第一任館長是位建筑歷史學(xué)專家,他在這里還原了很多老建筑的部分。雖然展館里有240000件展品,但它最大的亮點,對我而言,是可以來這里,行走在“時間囊”里, 回到過去, 無論是歐洲的修道院,印度的寺廟,還是日本的茶室。
法國的修道院
印度的寺廟
日本的茶室
對博物館的熱衷,似乎有段日子了。女兒小的時候,常常帶著她去旅行,找個博物館似乎是行程中必須的一部分。覺得當(dāng)個好媽媽,自然要選像博物館這類的地方帶小朋友去。長知識嗎!不過,說真的,并不知道,到底這初衷是不是靠譜。旅行時,免不了的走馬觀花,但是留下的這些照片, 多年后的今天看著,心里還是暖暖的。
Singapore Philatelic Museum 新加坡郵票博物館
比利時的Atomium
慕尼黑的Deutch Museum
如果你問我,旅行的時候去看的眾多博物館里,還記得多少那里的寶貝和它們的故事,似乎很難具體的說上來。很多的時候,記憶里留下的是一絲抹不去的,但又模模糊糊的印象和感受而已。
米蘭的達(dá)芬奇科技博物館 Museo Nazionale della Scienza e della Tecnologia Leonardo da Vinci
達(dá)芬奇科技博物館的建筑原來是個16世紀(jì)修道院,很喜歡這里的長廊,腳步聲在這里有小小的回音,很是空靈。對于小時候以自行車做交通工具的我來說,展品里的這些古董自行車,讓我愛不釋手。
倫敦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以應(yīng)用藝術(shù)為重心。博物館的本身也似乎是維多利亞建筑的一個不斷發(fā)展演變的歷史。
佛羅倫薩的The Uffizi Gallery
在這個文藝復(fù)興藝術(shù)在大街上就似乎可以盡收眼底的城市里,Uffizi 靜靜的,以一個統(tǒng)一整齊的灰色基調(diào),坐落在熙熙攘攘的Arno河畔,很學(xué)院派,很隆重。博物館窗外Arno 河畔的夕陽,比展品更讓我醉。那一刻,我希望我的相機可以再高級一點,我技術(shù)可以再棒一點,這樣可以把那一刻完完全全的留下。
Brisbane, Australia的Queensland Art Gallery
展館室內(nèi)室外的一體感,鋼筋水泥和植物共在一個屋檐下,是我欣賞的一個空間設(shè)計態(tài)度。Fiona Foley,一位Queensland的原住民藝術(shù)家,她的大型雕塑Dispersed讓我第一次被一件現(xiàn)代藝術(shù)深深打動。對那些在早在英國殖民地之前就已經(jīng)在這片“down and under” 南半球生活居住的人群,他們的那不被世人所熟悉的智慧有了新的認(rèn)知。
法國盧浮宮
在法國的那年,盧浮宮前前后后去了應(yīng)該不下10次吧。最喜歡的模式是月頭那第一個免費的周日,和女兒從我們當(dāng)時住的小鎮(zhèn)上搭火車去巴黎的”一日游“。盧浮宮可以逛很久,6,7歲的小孩子有兩個小時的興趣已經(jīng)很好了,所以每次都讓她決定想看什么,喜歡的就駐足,在凳子上坐著好好看兩秒, 然后就任由她從一個展廳隨意地轉(zhuǎn)去另一個。我的任務(wù)似乎就只是在兩小時后帶她走出盧浮“迷”宮而已。
2015年剛剛拉開帷幕的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新加坡的那些博物館,在住在這個小國家的6年里,進進出出了很多次,也有了重復(fù)去,有新發(fā)現(xiàn)的感受。不光喜歡那些展館建筑本身,對館里寶貝也開始熱衷起來。那段日子里,很希望自己是個Curator ,策展人,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寶貝從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里借來,把它們和它們背后的故事在當(dāng)?shù)貫槿藗冩告傅纴怼?/p>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
Asian Civilization museum里面的寶貝
費城除了先前提到的費城藝術(shù)博物館, 還有好多其他的。喜歡寶貝,沒有足夠的錢,當(dāng)不起收藏家,逛博物館是個上選。買張年票,常常去,常常看,每次都有新得。下半年,想著會常常去UPENN Museum,這個美國常青藤名校里的博物館,有很多考古專家收集的寶貝,里面的故事應(yīng)該很吸引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