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寶寶去打針,排對的時候無意間聽到后面的媽媽他婆婆說:“還是你帶寶寶去打針吧,我看著受不了,心疼死寶寶了。”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會不會太夸張了。還有得媽媽對哭鬧不愿打針的孩子說打針不疼或者打完針給買玩具和吃的。好多家長都采用哄騙、威嚇、強制的手段讓孩子打針,針扎到那些孩子的身上,好像比別人多痛多少倍似的。家長的這種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會使孩子不能勇敢的面對困難。
就拿打針的事情來說吧,我曾經(jīng)在看過的一本關于小孩教育的書上就說家長不應該通過哄騙的方式去打針,應該對小孩說出真實的情況,告訴他打針有點疼,就像被蟲子咬了一下,讓孩子了解打針大概有多疼,在打針時有個心理準備。告訴他打針是為了治病,讓寶寶健康成長,和病痛相比打針其實不算什么。
另外,不必一味的強調要寶寶不要哭,可以告訴他如果真的忍不住哭出來也沒有關系。不要覺得小孩不懂就不說,其實他什么也明白,大人要給孩子足夠的鼓勵,學會理性面對一些困難或痛苦,不僅能緩解痛苦,還能很好地保護自己。不過大人自己首先要學會淡定的對待事情。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現(xiàn)在的小孩是幸福還是不幸福,我們小的時候雖然物質上的遠不及現(xiàn)在,但是我感覺我們更自由一些,更能體會到童年的樂趣?,F(xiàn)在的小孩因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周末的時間也要被占據(jù)。壓力自然也大。想想我們那個時候,哪有這些東西,更多的樂趣就是玩啦,寫作業(yè)也不會超過九十點,更別說這樣那樣的輔導資料。也許正是因為現(xiàn)在小孩起點高,所以也會導致現(xiàn)在的小孩會有等級劃分,甚至驕傲,瞧不起人。國家教育一在提倡給學生減負,實際上,校內減負校外增加負擔,這樣的減負又有何作用呢?
孩子小的時候,玩才是天性,玩也是學習,作為大人的我們請不要替孩子們選擇,多給孩子一些童年的快樂,正確的教導孩子,尊重孩子,讓他們健康成長。
另外我想給大家推薦兩本關于兒童教育的書,我看了大有感悟,對于我這個剛剛升級為媽媽的人來說算是指點迷津了。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于好老師》和《最美的=最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