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犯錯學生頒發(fā)“特別獎”
“當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頓,譏笑中有愛迪生”,信奉陶行知先生這句話的翠苑二小老師王少華,在教育“問題”學生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她說,給犯錯誤的孩子頒發(fā)“特別獎”,獎勵那些能認識錯誤或是改正錯誤的學生,一方面是對學生認識錯誤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能提醒孩子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小夏是六年級的學生,開學第一天就帶著一幫男生一個班一個班去看女生,還口出狂言:“這個班的女生漂亮,歸我。”王老師沒有急于批評他,而是對小夏的家庭環(huán)境等各方面進行了了解。這個孩子父母離異,為了討好他雙方都很寵他,而寵的方式就是給錢。在分析了小夏的情況后,王老師認為這是孩子青春期萌動卻缺乏指導的表現(xiàn),并不存在品質(zhì)上的問題。王少華找小夏談了話,直截了當?shù)馗嬖V他:“人喜歡美的東西很正常,那個女生漂亮、成績好,大家都喜歡他,而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有哪些地方是討人喜歡的呢?如何讓別人喜歡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你的體育成績好,讓人喜歡,老師相信,你也能在學習成績方面讓人刮目相看。”經(jīng)過這番交談后,小夏在學習上用心了不少,他甚至提出讓老師給他找個學習伙伴。王老師特意安排了一個學習成績好,但體育不太好的女生和他結(jié)對,讓他們相互幫助。
一次,小夏買來了掛歷希望老師轉(zhuǎn)送給女同學以感謝她在學習上的幫助,他甚至難為情地表示,不想自己送,怕同學有想法。王老師表揚了他,并告訴他正常的友誼沒有人會誤會,讓他親自送給女同學,并在當年的聯(lián)歡會上給小夏頒發(fā)了一個“友情獎”。
“入情入理就能入心,我們有懂事獎、誠實獎、愛心獎等,幾乎只要學生有改進就會及時給他們鼓勵。”王老師說,多一點耐心、理解和關(guān)愛,給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機會、勇氣和時間。
讓每個孩子當不同的“官”
在剛剛結(jié)束的名師名校長論壇上,上海協(xié)和雙語學校國際部校長Rogersinnett先生提到西方教育和中國的教育一個不同點是,在培養(yǎng)學生干部方面,中國往往是把一批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挑選出來,他們的職務(wù)是設(shè)定的,比如說學習委員、體育委員等。相較于他們的同學,這一群學生干部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也獲得了更多的機會。
西方的體系里也有班干部,但幾乎所有的孩子在小學的階段都會承擔五花八門的管理職責,有門窗看護者,空調(diào)管理員,教師小幫手,垃圾箱清理員等等都不一樣。學生都在分享責任,而不是小部分人承擔管理職務(wù)。在西方的體系中,關(guān)鍵詞是“機會”,給予孩子們各種各樣的機會,表達能力不好不能做發(fā)言人也許就能當好垃圾箱清理員,每個孩子都應(yīng)該有機會展示一下他身上具有的某種領(lǐng)導力的潛能。
在三墩小學,也有這樣一位吳菊芬老師在進行著類似西方教育的嘗試。吳老師把它叫做“崗位制度”,每學年開學第一周,就要先確定好所有的崗位,然后讓孩子們來競聘,有圖書管理員、講臺管理員、飲水機管理員,甚至每天中午抬飯盒、抬菜筐也設(shè)置了一個崗位。
一個叫明明的孩子就主動要求承擔抬水、抬飯盒的任務(wù)。這個孩子平時比較調(diào)皮,但力氣挺大。有一次他發(fā)現(xiàn)剛裝上去的水桶上有個細孔,為了不浪費水,明明把水桶扛下來讓同學們排隊把水一瓶瓶灌好,等他服務(wù)完所有同學后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水喝了。同學們非常感動,很多人把這件事情寫進了作文,老師也是從別的同學的文章中才了解到這件事。“明明的舉動讓他贏得了全班的稱贊,更改變了他后進生的形象。”吳老師說,崗位制度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了自己的價值,尤其是后進生,轉(zhuǎn)變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