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沙俄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價格720萬美元。
這筆交易,現(xiàn)今看來愚蠢至極;
沙俄建政以來不斷擴張領土,為何會甘愿把阿拉斯加賣了?……
(阿拉斯加面積170多萬平方公里,
約為黃灰色區(qū)域這些中國省市的總和)
【俄美公司】
1741年,俄羅斯探險家白令發(fā)現(xiàn)了阿拉斯加,從此成為沙俄的領土。
1799年起,沙俄成立了『俄美公司』(半官方性質(zhì)的殖民貿(mào)易公司),來經(jīng)營阿拉斯加。
(『俄美公司』的旗幟)
【燙手山竽】
阿拉斯加,偏遠又酷寒,當時淘金熱還沒興起,石油更是連影子都沒有,
有價值的產(chǎn)品就只有各種動物的皮毛。
『俄美公司』經(jīng)營20余年,移民的進展有限,
原住民也因『俄美公司』的壓榨而人口大減,再加上皮毛的輸出量日益減少,
『俄美公司』沒給沙俄帶來大利益,反而成了燒錢的燙手山竽。
【緩沖區(qū) + 大筆資金】
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沙俄被英法聯(lián)軍擊敗,國庫空虛。
此時,英國又積極加強「英屬加拿大」的發(fā)展,
僅需派出少量軍隊即可輕易占領阿拉斯加,進而威脅俄國的遠東地區(qū)。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弟弟康斯坦丁·尼古拉維奇大公(如上圖),
當時主管海軍事務,權衡國際戰(zhàn)略后,建議:
與其讓阿拉斯加被英國占領,不如將它賣給較友好的美國,做為英俄之間的「緩沖區(qū)」,
還可獲得龐大資金溢注國庫。
這個一石兩鳥的建議,立刻獲得俄國高層同意。
【成交】
1859年,俄國首次向美國提議賣出阿拉斯加,
由于美國正值南北戰(zhàn)爭,這計劃因此告吹。
后來,北方的林肯政府勝出,俄國再次提議賣出阿拉斯加。
1867年3月30日,雙方終于以700萬美元外加20萬美元手續(xù)費成交。
【竊喜 vs. 后悔】
720萬美元,約為美國當年財政總支出的5%,拿這么多錢去買一塊不毛之地,
當時美國反對者很多,但現(xiàn)今的美國人則暗自竊喜。
在俄方,這筆錢相于當時每年關稅收入的三分之一,還能甩掉燙手山竽,
當然覺得劃算,不過,僅短短幾十年,俄國就非常后悔這筆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