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者五千多年的歷史傳承,其中有無數英雄豪杰登上歷史的舞臺,給后人留下數不盡的寶貴遺產。在這幾千年漫長的時間跨度中,無數家族興起,無數家族衰落,而唯有兩大家族傳承千載、始終興盛。
一個是曲阜的孔子后人,一個便是江西龍虎山上的天師府。龍虎山天師府的歷史可追溯到漢末,張道陵創(chuàng)立了天師道,在當時民間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之后張道陵的后人代代襲承“天師”一職,龍虎山上的天師府也逐漸統(tǒng)領道教。
宋代龍虎山天師府的地位逐漸攀升,到了元代聲勢達到頂峰。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被封為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箓,龍虎山也成為符箓派眾山之首。當時的道士需要前往天師府授箓,并求取抄寫諸多道經法本。
龍虎山天師府的歷代天師以陽平治都功印、天師劍作為傳承重寶。這兩物相傳是太上老君傳給祖師張道陵的重要法寶。然而天師家族的千年傳承最終還是出現了偏差。1949年第63代張?zhí)鞄熑ネ_灣,他只帶了日常演法所用的陽平治都功印,而現今存世的陽平治都功印有許多,真假難辨。真正的那顆祖遺陽平治都功印和天師劍下落不明。
而1954年63代張?zhí)鞄煆埗麂叩牡臻L子因病去世,次子放棄繼承權,導致天師傳承出現危機。1969年張恩溥去世,其堂侄張源先被推舉為64代天師,但張恩溥的外孫魯金濤改名為張金濤主持龍虎山天師府的日常工作。
所以某種意義上說,龍虎山張?zhí)鞄煹膫鞒薪K止在第63代。所以有人稱,63代天師去往臺灣時沒有帶走天師傳承所用的劍、印,因為這已經是最后一代。
更為巧合的是,在易經中六十三卦是既濟卦,有盛極將衰、功德圓滿的意思。所以天師府家族的終結也許就是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