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大院實際上不只是一座院落,是相連在一起的一個院落群。記述中的多少多少個院,實際上也有些牽強,一些過廳、門道也稱其為院,與頭腦中的體量感有差距。
咱眼中的院,咋還不得正房三間吶……
花園該叫個院的,而且是一連著仨。東、西、中。
潘家大院的花園就位于老院的后身,老院的北屋后山就是花園的圍墻,兩外三面也都是以屋做圍墻,一水的二層樓,從外邊看跟個城堡一樣。
兩邊作為院墻樓房的交角,居然是這個樣子~。
大面積的墻面都做過語錄板,無一例外。
看得出原是糧倉。
二樓也是前出懸廊作為走道。
小門小戶,下人的住所?
最初的感覺這種格局小教室~
二樓也有四扇門、大開間。
這個轉(zhuǎn)角小門通向老院。
一樓都是村民的住家~
老院的后山墻。
回廊相連,木欄樣式一致。
好多地方被改建~
東西中三個花園中間的“隔斷”。
二樓都做了倉庫。
格局基本完整。
拱券樓梯。
明清園林都在江南,北方除了皇家有些營造,官宦商富的私家花園不多。潘家大院的花園的面積甚至大過起居的正院,大致格局保存尚好,只是園中之物、之景面目全非,如下力氣拆遷恢復,是一處難得的北方私家園林。
園中鋪路的墊腳石,竟然是乾隆年的榜眼蔡廷衡手書。
蔡廷衡:浙江仁和縣(今屬杭州市)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科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官至甘肅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