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價值投資與交易之路
價值投資與交易之路是投資與交易的兩個成功途徑、兩個研究方向、兩個必備
要素,它們并不是矛盾的,而是高度統(tǒng)一、相互依存的,它們都體現(xiàn)老子的道家思想。
有效市場理論給我們的啟示是,市場的有效性和投資獲利方法的有效性成反比關系,市場效率越低,投資獲利方法的效率就越高。同時,市場信息在不同環(huán)節(jié)的“傳遞效率”與“解讀效率”決定著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的有效程度。
巴菲特的成功恰恰是因為他善于找到基本面“內(nèi)在信息”與“外在信息”的差異,他是“價值投資”領域最杰出的代表,也正因為如此,“巴菲特”這三個字才越來越多的成了人們的“口頭禪”。然而事實上,看似與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截然不同”的人其實同樣可以成為投資界的翹楚,比如另一位我們不得不提的人物——傳奇?zhèn)灰讍T——查理?D,他似乎不為人們所熟悉,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其實他的成功并不亞于巴菲特。如果說巴菲特是“價值投資”領域勿庸置疑的領袖,那么查理?D就是“交易之路”上無法超越的一道豐碑,他是天生的風險嗜好者并且將交易視為終極運動,由此,他被譽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交易員”。
巴菲特注重價值投資,注重高安全邊際與高成長性,他相信市場是非有效的,并且相信市場在長期內(nèi)的威力,他善于在價格嚴重偏離價值的時候找到出擊機會,因此交易的次數(shù)并不頻繁,他在超乎尋常的長期持有中讓自己成為市場的“少數(shù)人”。在這一點上,查理?D則恰恰相反,他注重交易的本質(zhì)與交易之路,他的日常交易量往往遠大于他的交易對手,從1982年起到他去世的近十年時間里,他一直是芝加哥交易所交易量最大的交易員,以至被同行稱為“薄利撒旦”(Sultan of scalp),他在巨大的交易量中恰當?shù)摹罢{(diào)整身段、調(diào)和矛盾”,化風險于無形、化波動為利潤,在超乎尋常的頻繁交易中同樣讓自己成為了市場中的“少數(shù)人”。
由此可見,“價值投資”和“交易之路”其實是兩條并行的成功投資之路,雖然在形式上它們有所區(qū)別,但是在本質(zhì)上,其實它們并不是矛盾。實際上,它們是兩項并重互補的策略選擇,目標其實只有一個,就是它們都要讓投資者成為市場中的“少數(shù)人”。前者注重的是對公司價值的判斷,但并不排斥交易時機的選擇,而后者則注重對交易時機的選擇,但也并不拋棄對于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在“新興與轉(zhuǎn)軌”的市場中,市場往往由投機盛行的階段而來,因此,對于“投資陽光化”與“價值投資”的引導就成了一個重要的輿論導向。但是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價值投資并不是“不勞而獲”,如果在錯誤的品種上“守株待兔”,那么投資者不僅不會得到 “時間的玫瑰”,反而只會淪為“時間的囚徒”,在沒有交易成功率保障下的“盲目價值投資”、“偽價值投資”其實只是驗證錯誤的時間被推遲罷了。事實上,價值投資并非完全等同于長期投資,有人說巴菲特從來不賣股票,其實這種說法并不正確,根據(jù)段永平的轉(zhuǎn)述,巴菲特也賣過很多股票,巴菲特說的是“最理想的公司可以不賣”,而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不賣。在巴菲特的持倉中,是有那么幾個品種確實是長期不賣的,但是有些股票他也并非長期持有,比如當中國石油的估值高了他也會去賣。因而,可以說長期投資就是巴菲特投資之道的一個重要特色,但這并不是他取得成功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