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一般指明世宗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明世宗(即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生于湖廣布政司安陸州(今湖北鐘祥),明憲宗之孫,明孝宗之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堂弟,年號嘉靖。朱厚熜1521年繼承皇位。在位早期開創(chuàng)了嘉靖中興的局面。后期崇信道教、寵信嚴嵩等人,導致朝政腐敗。1542年“壬寅宮變”中幾乎死于宮女之手,此后長期不理朝政,“南倭北虜”始終困擾。1566年于乾清宮去世,廟號世宗,謚號欽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葬于永陵。
謚號肅皇帝
廟號世宗
字號號天池釣叟、雷軒、堯齋
出生日期1507年9月16日(正德二年八月初十日)
逝世日期1567年1月23日(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
朝代明朝
性別男
出生地湖廣布政司安陸州(今湖北鐘祥)
本名朱厚熜
別名萬壽帝君
在位時間1521年5月-1567年1月(45年)
年號嘉靖
陵號十三陵之永陵
民族漢族
朱厚熜是興獻王朱祐杬之次子。興獻王封地位于今湖北省鐘祥市,明朝時是三大府之一的承天府,正德二年(1507年)9月16日,朱厚熜出生于湖廣安陸(今湖北鐘祥市)的興王府。他的父親朱祐杬是明憲宗第四子,于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興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就藩湖廣安陸州。朱厚熜的母親蔣氏是北京中兵馬指揮使(追封玉田伯)蔣斅的女兒,她于1493年與朱祐杬成親,1494年隨朱祐杬就藩安陸。
朱厚熜幼時就聰敏過人,他父親教他讀詩幾次后就能準確背誦。稍大以后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古籍,通《孝經》、《大學》及修身齊家治國之道。不僅如此,他父親還讓他參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禮,因此他很小的時候便熟悉了各種禮儀和規(guī)范。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興獻王朱祐杬病薨,年僅12歲的朱厚熜襲為興王,朱厚熜在長史袁宗皋的輔佐下接管王府。
參見:大禮議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駕崩。由于明武宗沒有子嗣,在其彌留之際,首輔楊廷和預料到之后的繼承人問題,他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在武宗逝世前五天以皇帝的名義頒布敕令,令朱厚熜縮短為其父服喪時間,并承襲興王爵位。武宗駕崩后的當天,楊廷和讓司禮監(jiān)請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為皇帝繼承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即位不久,嘉靖帝與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武宗舊臣們之間關于以誰為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以及嘉靖帝生父尊號的皇統(tǒng)問題發(fā)生了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嘉靖帝不顧朝臣反對,追尊生父為興獻帝后又加封為獻皇帝、生母為興國皇太后,改稱明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
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興獻帝被追尊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圣恭簡敬文獻皇帝”,并將興獻帝的牌位升袝太廟,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興獻王墓為顯陵,大禮議事件至此以嘉靖帝的勝利最終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