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讀圣賢書,尊師如重親;
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如果我們平常能夠勤學苦練,等到真正需要用到知識的時候,也就不會感到驚慌失措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讀書很重要,但是尊敬師長就更重要,我們應該向尊重父母一樣尊重師長。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學習為人處世之道更加的重要,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那么即便擁有再多的知識也是無濟于事的,而古時候圣賢之人的學問是博大精深的,多讀他們留下的著作可以幫助我們啟迪智慧,學會正確的待人處世方式。而讀書需要老師的引導,只有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尊重老師,才能學到更多的道理。
二.禮義勿疏狂,遜讓敦睦鄰。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人要以禮儀為先,不要輕狂,只有以謙遜忍讓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才能促進鄰里的和睦。但是在現(xiàn)在競爭型的社會禮讓似乎是一種懦弱的表現(xiàn),凡事都要和別人爭斗一番,才能顯示自己的強大,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理智的,一方面他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一個好斗的人往往會處于煩躁不安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斗爭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差,結果導致內(nèi)心越來越不安。而處處禮讓正好相反,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和諧,內(nèi)心越來越安定。
?
結語:想要子孫發(fā)達,家庭興旺就要學會尊師重道,培養(yǎng)自己謙遜禮讓的品行,這樣不僅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而且可以品嘗到生命的樂趣。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祝愿大家子孫發(fā)達,家庭美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