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見Neo
一個國家民族有無發(fā)展,看青年人就知道。
他們出身名門,卻歷經(jīng)艱辛。
他們年輕有為,卻英年早逝。
他們的心智如藍天般透澈單純,
但是他們的靈魂卻深邃雋永。
他們中的很多人在世人眼中還是一個孩子,
卻撐起了一個民族的天空。
他們是一群在鬼門關游弋的生命,
卻也成為了最接近上帝的英靈。
他們是:
中國歷史上第一代戰(zhàn)斗機飛行員
01
在最惡劣的環(huán)境成長
是雛鷹天生的宿命
最近,李晨和范冰冰主演的《空天獵》在國慶檔勢頭很盛。
英俊瀟灑的飛行員、凌空翱翔的戰(zhàn)斗機、緊張刺激的空中搏斗……這一切都令人熱血賁張、心馳神往。
但是,當眾人坐在電影院,驚嘆國家空軍實力的時候,是否了解過這個國家空軍的歷史?
是否記得半個多世紀以前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中國歷史上第一代戰(zhàn)斗機飛行員們用年輕的生命捍衛(wèi)國家領空的慷慨悲歌?
1931年4月14日,中央航校在杭州筧橋正式成立,自此一個國家的空軍搖籃誕生了。
“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于盡!”
每一個進入航校的新生,第一眼見到的便是這樣一座精神堡壘。
全世界,翻遍其他國家的空軍史,沒有一所學校有過這樣的標語。
這是一個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際最悲壯的怒吼,也是一群年輕人在國家面臨困境和厄難之時做出的最堅定的抉擇。
因為,在那個年代中國正處于千百年來最屈辱和最羸弱的時刻:
日本每年的工業(yè)產(chǎn)值為60億美元,中國13.6億美元;
日本每年的鋼產(chǎn)量是580萬噸,中國4萬噸;
日本的石油儲備169萬噸,中國1.31萬噸;
日本每年可造大口徑火炮744門,中國0;
日本每年可造汽車9500輛,中國0;
日本每年可以造飛機1580架,中國0;
……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盧溝橋事變爆發(fā)了。
1937年,全面抗戰(zhàn)開始,當時中國空軍戰(zhàn)機只有不到300架,很多還是國外引進的舊式機型。
面對日軍2000架,而且后方源源不斷生產(chǎn)的新式戰(zhàn)機,如此懸殊的實力,這些新生的空軍健兒們能夠和百戰(zhàn)之將的日寇相抗衡嗎?
或許戰(zhàn)后日方披露的一則密報可以說明一切:
“中國空軍的駕駛技術,意外的優(yōu)秀,不容小覷,如果漠視中國空軍戰(zhàn)斗飛行隊的戰(zhàn)斗力,而與之作戰(zhàn)的話,可能是相當危險的?!?/span>
雛鷹之所以能成為雄鷹,展翅高飛,征服天空,便是無懼任何惡劣的環(huán)境,一次次從懸崖邊振翅,這是他們的使命,更是他們的宿命。
因此,他們比任何人都要努力,也比任何人都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命運是什么:就算死神站在他們面前,他們也會駕駛著戰(zhàn)機迎面沖去。
02
熱血沸騰是他們的青春
為國捐軀是他們的天職
“曾經(jīng)有那么一群年輕人,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永別,每一次落地都必須感謝上蒼。
他們戰(zhàn)斗在云霄,勝敗一瞬間,他們在人類最大的戰(zhàn)爭中成長,別無選擇。
因此他們對飛行的熱愛,對天空的憧憬,還有那些國仇家恨,縱橫捭闔,兒女情長,都必須化成命運的音符,飄揚在云間……”
這是紀錄片《沖天》的開場白,也是第一代戰(zhàn)斗機飛行員的后代,著名表演藝術家金士杰先生對先輩作出的深切緬懷。
他們有的來自頂尖學府,有的出生名門望族,有的是歸國華僑,和現(xiàn)在的大學生一般的年紀。
翻開彼時的舊照,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張張陽光帥氣的面孔,以及躍然紙上的熱血青春,還有比現(xiàn)在年輕人更多了幾分干練與沉著。
當我們抬頭仰望天空,能否想起,這片蔚藍之巔下的安寧,曾經(jīng)正是由這群年輕人用生命守護?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緊接著中日空軍在杭州上空展開了第一次正面交鋒。
狂妄自大的日寇妄圖一舉截斷中國空軍的源流,在沒有戰(zhàn)斗機護航的情況下,派出轟炸機撲向筧橋中央航校的空軍基地。
1926年,法國牟拉納航校18名中國學員留影,前排右二為高志航
令日本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中央航校教官高志航及時升空,帶領著年輕的航校學員展開狙擊。
在摧毀敵機2架、重傷2架、輕傷2架,而自身無一傷亡的情況下,瓦解了敵人的圖謀。
這是抗戰(zhàn)初期,日軍罕見的幾次敗亡之作,也成為了中國空戰(zhàn)史上對抗外敵的首次勝利。
不過,勝利的喜悅還來不及慶祝,因為這群年輕人明白,他們將迎來日寇更加瘋狂的反擊。
果然不出所料,被打急眼的日本第三艦隊將準備用來對付美國的精銳空軍,投放到了中國戰(zhàn)場。
多年以后,很多戰(zhàn)爭的幸存者還能回想起戰(zhàn)斗打響的那一天,戰(zhàn)斗機的轟鳴聲從杭州灣到南京的上空,沒有一刻停歇過。
在這場戰(zhàn)役中,日軍戰(zhàn)機被擊落30架,足足削弱了日軍精銳一半的戰(zhàn)力。
與此同時,裝備和數(shù)量遠遠不及敵人的中國空軍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閻海文,中央航校六期學員,打地靶滿分記錄保持者。
在執(zhí)行轟炸任務時,被日軍高射炮擊中,跳傘誤入敵方陣地。
他高喊“中國無被俘空軍”,寧死不降,用隨身手槍和敵人殊死搏斗,然后將最后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此時,他才滿21歲。
沈崇海,中央航校三期學員,從清華大學畢業(yè),投筆從戎。
在戰(zhàn)斗過程中因座機受損嚴重,無法順利返航。
最終加足油門沖向日本軍艦,與敵人同歸于盡,時年25歲。
樂以琴
樂以琴,中央航校三期學員。
面對數(shù)倍于幾的敵機,毫不畏懼,在迫使兩架企圖左右夾擊他的日機相互碰撞爆炸之后,被敵機擊中,犧牲時年僅23歲。
……
開戰(zhàn)不到半年,中國空軍擊落敵機近百架,但是自身的戰(zhàn)機儲備也幾乎消耗一空。
更為悲痛的是中國第一代飛行員也損失了一百多名,他們每10人之中就有6人陣亡,平均年齡23歲。
“風云際會壯士飛,誓死報國不生還?!?/span>
這是這群年輕人入校之時,便許下的誓言。
陳懷民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
1938年武漢“4.29空戰(zhàn)”中,22歲的陳懷民以一敵六,在擊落一架敵機之后,悍然與另一架敵機同歸于盡;
1938年5月20日,在沒有現(xiàn)代導航的時代,中國空軍穿透日本本土,展開“人道航行”;
1939年,日軍零式戰(zhàn)機橫掃中國領空,一隊日本轟炸機在重慶上空耀武揚威,一架中國戰(zhàn)機“孤軍奮戰(zhàn)”,與敵人“短兵相接”……
徐華江,在戰(zhàn)爭中鮮少生還的戰(zhàn)斗機飛行員,多年以后,即便垂垂老矣,卻依然鏗鏘有力地說道:
“我們明明知道侵華日軍的戰(zhàn)機優(yōu)于我們,我們還迎上去,我們中國空軍的信條是,誓死報國不生還!”
老人的聲音最后有些激動,不知道是否是回想起了當年一起在航校學習的同窗,又或者回憶起和同學們并肩作戰(zhàn)的崢嶸歲月。
為國犧牲是他們的天職,當年輕的熱血灑遍中華民族的整個天空,我們終將在撥開云霧之后,看到那一張張掛滿微笑的年輕的面容。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在我們的身后總有人默默守護,而80年前的那一天,恰好有一群年輕人將這重擔扛上了自己的肩頭。
其中十字架為犧牲的學員
03
誰不曾年少多情
只不過對這個國家愛得深沉
“假如我要是為國犧牲,殺身成仁的話,那是盡了我的天職。
您要時時刻刻用您最聰慧的腦子與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為我而犧牲一切。
您應當創(chuàng)造新生命,改造環(huán)境。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路上,永遠記著,遇著我這么一個人。
我的麟,我是永遠愛你的?!?/span>
這是中央航校二期學員劉粹剛的一封家書,也是他寫給妻子許希麟的一封情書。
劉粹剛
劉粹剛,被日軍成為“空中趙子龍”。
常常以寡敵眾,三個月內(nèi)擊落敵機11架,為中國空軍之首,與高志航、樂以琴、李桂丹一并被譽為中國空軍的“四大天王”。
劉粹剛和許希麟相戀之時,一個是航校學生,一個是小學教師。
因為飛行員的高危身份,許家對他們的結合顧慮重重,直到1935年劉粹剛畢業(yè)后兩年,他們才克服重重困難結為連理。
可是,幸福于他們而言太過短暫,兩年后,寫下這封信不久,年僅24歲的劉粹剛壯烈犧牲。
“經(jīng)過我們家他會低飛,嗚——上去這樣子,我就知道是我爸爸來了?!?/span>
高志航的女兒高友良時常還能回憶起自己和父親的這個“小秘密”。
高志航次女高友良
高志航,中央航校教官,法國留學生,19歲參軍并擔任飛行教官,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國著名的空戰(zhàn)英雄、中國空軍驅(qū)逐機部隊司令兼第4航空大隊大隊長。
在高友良的敘述中,父親對自己的孩子總是非常寵溺,她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當父親回家的時候,坐在他的懷中,幫他脫靴子。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慈父,偏偏在一次看似沒有任何危險的接收任務中,遭受日軍偷襲,陣亡時不過30歲。
“為了爭取民族生存,寧可讓我的身和心永遠戰(zhàn)斗、戰(zhàn)斗,直到最后一息!我愛我的父母,但我更愛我的國家,更熱愛我全民族?!?nbsp;
這是樂以琴入伍時寫給自己的一段話。
這些年輕的生命,可能在現(xiàn)代人看來,很多人還屬于“孩子”的年紀,他們?yōu)槿朔颉槿烁?、為人子,他們有著自己深愛的親人和愛人,卻最終選擇肩負起歷史賦予他們的無比沉重的使命。
林徽因以及部分航校學員的合影
“可能的情愛,家庭,兒女,及那所有生的權利,喜悅;
你們給的真多,都為了誰?
今后中國多少人的幸福要在你的前頭,比自己要緊;
那不朽中國的歷史,還需要在世上永久。
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后一切你交出。
我既完全明白,為何我還為著你哭?
只因你是個孩子,卻沒有留什么給自己。
小時我盼著你的幸福,戰(zhàn)時你的安全,
今天你沒有兒女牽掛,需要撫恤同安慰,
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
這是林徽因?qū)懡o弟弟林恒的悼亡詩,幾天前作為中央航校第十期畢業(yè)生的林恒剛剛犧牲在前線的戰(zhàn)場上。
生長在和平年代我們,正像林徽因所說的那樣,在逐漸遺忘掉他們,甚至在戲謔的抗日神劇中,泯滅了戰(zhàn)爭的傷痛。
可即便如此,相信那群年輕人定然是無怨無悔的。
因為從發(fā)動機轟鳴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割舍下了心中無限的深情,將自己的命運和這個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
04
青年人的選擇
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
丘吉爾曾激動地為英國皇家空軍高呼道:
“在人類征戰(zhàn)的歷史中,從來沒有這么多人對這么少人,虧欠這么深的恩情?!?/span>
而這樣一句話,同樣是我們虧欠給半個多世紀前的那群年輕人的。
從1937年中日第一次正式空戰(zhàn),到1945年戰(zhàn)爭結束:
中國空軍在空中擊落或擊傷日機超過600架,在地面擊毀敵機也超過600架,本身損失軍機近1000架,犧牲官兵超過4000人,飛行軍官陣亡將近1/4,大多數(shù)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為了這個國家的新生,他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眾多愛國志士們一起粉碎了日軍迅速占領中華的白日夢,讓一個偉大的民族,重新在世人面前,展現(xiàn)出了他應有的雄姿。
后來,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成為了新中國空軍建設的重要奠基人。
湯卜生,中央航校三期學員,犧牲時只有26歲,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他的一篇日記,其中有段話是這樣的:
“我們也有計劃,但是卻是不可預期的,是隨時有可改變性的……
如果我們有可以稱之為計劃的東西的話,那大概就是為國犧牲吧,代表我們諾言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存有一張遺囑?!?/span>
這就是屬于他們那一代年輕人的志向和理想。
正是因為有一大批像他們這樣的年輕人的存在,我們哪怕面對最兇惡的敵人,也能高聲地吼出那一句: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就像日本的隨軍記者在看到這支中國空軍時忍不住在文章中敬畏地說道:
“中國已非昔日之中國!”
因為從這些青年軍身上,他們看到了一個國家不屈的靈魂,那是任何人都無法戰(zhàn)勝的。
正因為有了他們那一代年輕人人的付出,我們這一代年輕才能人安享這太平人間。
但是,反觀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忙著追星、游戲……將大把大把的美好青春浪費在了紙醉金迷上。
同時,浮躁、迷茫、頹廢……這些負面詞匯不斷地成為一些年輕人的注腳。
或許現(xiàn)在的很多年輕人早就忘記了舉頭三尺的那片天空,曾經(jīng)有一群和他們年齡相仿的青年用鮮血染紅過晚霞,用生命捍衛(wèi)過云霄。
一個人有無發(fā)展,看他青年的時候就知道;
一個國家民族有無發(fā)展,看青年人就知道。
戰(zhàn)爭的硝煙剛剛消散并沒有多久,年輕的朋友們,是否應該清醒一下了呢?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