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認為留給子女的的珍寶,不是皇上賜物和財富,而是經(jīng)千百年來的考驗,證明是應當遵循的家教;子孫奉行這些家教,就可以成才成器,家族就可以長盛不衰?!?/span>
1872年3月12日,著名理學家、軍事家、一代名臣曾國藩病倒在床。
歐陽夫人和曾國荃看到曾國藩顫抖的手指著前面,于是大家簇擁著太師椅抬進了簽押房。椅子放正后,曾國藩又抬起手來,指了指案桌。曾紀鴻立即把案桌上的公文卷捧過來,曾國藩搖了一下頭。見不對,他又把那疊信搬過來,曾國藩又搖了一下頭。案桌上只剩下一卷紙了。曾紀澤過去,把這卷紙拿到父親面前,曾國藩點點頭。
曾紀澤打開一看,紙上赫然現(xiàn)出一行字來:諭紀澤紀鴻。他捧著不知怎么辦才是,大家也都眼睜睜地看著。只見曾國藩又艱難地抬起手,指了指口。曾紀芬忙說:“大哥,爹叫你念!”
室外早已陰云密布,寒風怒號,時辰還只酉初,卻好比已到半夜,簽押房里亮起蠟燭。荊七見光線不足,又忙將洋油燈找來點燃,屋內(nèi)光亮多了。曾紀澤雙手把紙展開,以顫抖的聲音念道: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極品,而學業(yè)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立四條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養(yǎng)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nèi)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zhì)鬼神。人無一內(nèi)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熳銓捚剑侨松谝蛔詮娭?,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內(nèi)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功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后知覺后覺之責??组T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shù)語。立人達人之人,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四曰習勞則神欽。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nóng)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shù)石之粟數(shù)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yè),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煉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饑己溺,一夫不獲,引為余辜。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祇欽仰,逸則無補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條為余數(shù)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并傳之于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span>
簽押房乃至整個兩江督署沒有一絲聲響,都在靜靜地聆聽曾紀澤帶哭腔的朗讀。這一字一句如同藥湯般流進眾人的心田,辛辣苦甜,樣樣都有。待兒子念完,曾國藩又努力把手伸起,指了指自己的胸口。紀澤紀鴻一齊說:“我們一定把父親的教導牢記在心!”
曾國藩的臉上露出一絲淺淺的笑意,頭一歪,倒在太師椅上,歐 陽兆熊忙去扶時,脖頸已經(jīng)僵硬了!
“老中堂!”
歐陽兆熊的一聲哭喊,把簽押房的人嚇得面如土色,大家仿佛被驚醒似的,一齊放聲大哭起來,森嚴的兩江總督衙門,立時被濃重的悲痛所浸透。
——節(jié)選自《曾國藩》唐浩明著
好了,這里送彩蛋
“哪里有苦熬,哪里就有曾國藩的擁躉。”曾國藩那些在苦熬中焠瀝出來的人生格言,歷時百年,已是青年人的指路明燈,更成為了中年人的精神撫慰。
書法家生立國先生,將曾國藩福蔭子孫兩百多年的四條家訓,創(chuàng)作了成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