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大會》第二季播出至今,如果非要選出一個毫無奇葩屬性的演講者,那當屬俞敏洪老師。沒有段子,沒有雞湯,甚至沒有情緒的跌宕,他只是看似隨意地拋出觀點,然后順手舉幾個身邊的例子。他已經(jīng)不太需要修飾什么了。
他來時,全體觀眾歡呼迎接;
他走時,觀眾鼓掌送別。
他沒有任何表演的屬性,只是簡單幾句話,觀眾就頷首不止。
彈幕中顯示,有人反映沒聽懂。他時而唱出一些反對成功學的論調(diào),時而又給農(nóng)村學子以最功利的建議和扶助;他一會兒在講不同孩子的智商差別,一會兒又說你上北大清華也沒什么了不起,愛好更重要。如此多看似矛盾的觀點貫穿在一起,俞老師到底有什么真正想說的呢?
我們暫且回顧以下俞老師幾個重要的分論點:
第一,成長是需要陪伴的,尤其需要高質(zhì)量的陪伴。調(diào)查顯示,留守兒童的智力發(fā)展問題,在他們的未來會逐漸顯露短板;身邊的例子,高質(zhì)量陪伴的孩子,未來常能出成績。俞老師還現(xiàn)身說法,自己雖出身農(nóng)村,但得益于母親高質(zhì)量的陪伴,才最終成才。
第二,俞老師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想給孩子做什么樣的榜樣呢?1.對學習成績不關注但鼓勵讀更多的書;2.希望孩子們有業(yè)余的愛好。
第三,“情系遠山”項目,專門給山區(qū)高中生提高成績,俞老師認為,對農(nóng)村孩子,恰恰還要鼓勵做應試教育。
第四,關于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態(tài)度去發(fā)展。俞老師認為,要嚴格對孩子的人品和道德進行把控,但事業(yè)發(fā)展和生活習慣,由他們自己決定。即使他們不是胸懷大志的人,也沒有關系。
和《奇葩大會》上其他選手那些輕松娛樂的風格不同,俞老師的講話,有幾處讓人沉重:
1.世界都沒有,只有中國有的問題,就是留守兒童問題。2. 我那個年代,社會發(fā)展比較慢,今天農(nóng)村的孩子,要成長到到北大來讀書,難度是相當大的。 3. 目前,高考還是農(nóng)村孩子走出農(nóng)村唯一的一條social ladder。4.如果孩子沒有從遠大志向中獲得快樂和幸福的特征,那就只需要有一個養(yǎng)活自己的工作,而且這個工作最好你還比較喜歡。
俞老師的講話似乎點醒了一些人。
首先,人的確是會輸在起跑線上的。而在起跑線上的真正競爭,來源于父母能否提供高質(zhì)量的陪伴。那中國獨有的留守兒童,到底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你應該怎么做。俞老師說: I dont know, but I have to do something。
第二,寒門再難出貴子。俞老師本身作為寒門貴子的典范,其實是有益于“當時社會發(fā)展比較慢”,在比較慢的節(jié)奏中,他依然得到了父母高質(zhì)量的陪伴,而且早早確立了閱讀的能力和習慣。再去復制下一個俞敏洪,實在太難。
第三,成功是不可以逼迫的。未來社會,已經(jīng)沒有靠不幸福的奮斗去贏取成功的可能,很多問題,已經(jīng)不是靠奮斗所能解決的了。對于一個已經(jīng)在享受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成果的人來說,遠離成功學雞湯,有時是一種無奈但卻相對正確的選擇。
《羅輯思維》有一集題目叫做《即將到來的階層社會》,其中說到:中國的皇權社會縱有千般不好,但有一條是好的,因為科舉制的存在所以社會呈現(xiàn)一個開放的格局,上下層是流動的,皇權社會一直推崇的“有教無類”,保證了整個社會的教育是不分層的。任何一個王朝,只要他還有活力,就一定要借助階層流動,打擊豪強抑制兼并。
聯(lián)想到本次講座中,談到對農(nóng)村孩子進行應試教育,那出身名門的高曉松,非常篤定地說,高考是唯一的社會階梯。此時,就好比站在山頂?shù)娜?,其實他非常清楚,只有一條路可以供山腳的人攀登,卻只能看著山底的人依然渾渾噩噩,他們滿懷希望和掙扎,聽從著美好的愿景,幻想著找另一條路登山。此情此景,讓人頗感悲涼。
而俞敏洪呢?不斷告訴他的孩子,你可以不成功,你可以不優(yōu)秀,但是你要有健康的愛好,保證你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比較幸福地活著。這看似豁達,卻掩蓋不了一個事實——已經(jīng)站在山腰的人,再向頂端邁進,不僅成功率低,而且有道德甚至是存亡的危險。通往頂端的路,遠不是鋪滿鮮花、陽光燦爛;而通往頂端的規(guī)則,可能完全不符合你以為的和諧歡快光明。
當俞敏洪本尊都不相信還有下一個俞敏洪,當走上巔峰的人都不相信還有后來人,山頂?shù)娘L光,透露的就只有險峻。他鼓勵你,要抓住僅有的機會,免得被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快車遠遠拋下;而一旦上了車,你有只有選擇稍微平凡和快樂一點,稍微正直而通透一點,不要不甘心。
“我必須做點什么,可我不知道該做什么。”當俞敏洪再也無法從寒門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他無法窮盡關于成功和幸福的道理,只有盡可能窮盡他自己。真的不知道,如果俞敏洪在“社會發(fā)展不快”的時期才能成才,那我們發(fā)展地那么快,又是為了什么?是為了斷絕一種美好的人生奇跡嗎?
有沒有可能,不登山就是最好的選擇呢?我媳婦看電視時說,偏遠地區(qū)有什么不好?為什么非得走出來?為什么還要反哺?我就喜歡遙遠的小山村,城市才不好呢!
我說,你能想象嗎,那種環(huán)境下,腿能走多遠,糞便就能走多遠。你想讓你的肉體遠離你自己的排泄物,就要盡可能走地遠一點,沒有其他的力量能讓你遠離你自己的糞便。當你走不遠的時候呢?
我媳婦不說話了。我知道,她心里最后一個美好的出口被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