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經(jīng)說過:“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
母親的三觀,的的確確陶染著家庭及子女。喜歡讀史的人可能會察覺,每一位成就卓著的人身后,幾乎都有一位聰慧、有見地、三觀正確的母親。
母親的愛,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母親的教育,決定孩子一生的成就。作為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母親的三觀是子女三觀的來源。
一個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個正直、善良、勤勞、樂觀、有見地和三觀極正的母親,就是子女最大的福報,就是家庭最大的福氣。
-01-
媽媽三觀正,孩子不入歧途
南懷瑾曾談到:“一個人為什么要讀書?從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老問題。一個人為什么要讀書?傳統(tǒng)中最正確的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
然而,當下社會浮躁,物欲橫流,追名逐利已成為一些人生活的全部。為何要把這種疲憊不堪的生活方式也轉嫁給兒女呢?
尊重知識,重視讀書,是媽媽三觀正確與否的最基本表現(xiàn)。
古代孟母何其重視孟子的讀書教育,為了給他營造一個好的氛圍曾三遷其住所。
昔日孟子年少時,父親早喪,母親守節(jié)。居住之所近于墓地,孟子和小伙伴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母見狀自言道:“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p>
后來便搬到了市集旁邊,孟子又學起了商人做生意的樣子,玩殺雞宰鵝討價還價的游戲。孟母又自言道:“此地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p>
最終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愛讀書。孟母欣喜的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孟母所為就是為了讓孟子遠離那些粗鄙庸俗的環(huán)境,讓他做一個愛讀書的人。正是孟母的遠見卓識,才成就了一代大儒孟子。
-02-
媽媽三觀正,孩子人品好
作為媽媽,是否能善待老人,決定著孩子以后是否知道回報父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母親能否禮待親友和鄰居,決定著子女有無愛心。
“賢母使子賢也?!表n嬰《韓詩外傳》中如是說。
母親的善良和博愛,是子女將來擁有良好人際關系和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母親的眼界、心胸決定著子女的前程是否遠大,胸襟是否廣闊。
陶母退魚,講的是東晉名將陶侃有一位深明大義的母親,她不受兒子官物私贈,并教導兒子為官廉潔奉公的故事。
正因陶母的言傳身教,陶侃雖家境貧苦,卻做官長久,曾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將軍,后封為長沙郡公。
我們道德上的瑕疵和言行的不端,表面上看,無礙家庭生活;但是,孩子往往是大人的影子。
如果母親為人善良溫和,懂得持家理財,樂于助人、樂觀開朗、能吃小虧、勇于承擔,那么她的這種思維方式和好習慣會潛移默化地傳給子女。
好的言行成為孩子一生受用的資本。
-03-
媽媽三觀正,孩子情商高
很多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不足,不能承受打擊,遭受挫折之后長時間的萎靡不振,不能保持對生活的熱情,跟人打交道不順暢,不能贏得周圍人的信任。所以逆商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
優(yōu)秀的媽媽會培養(yǎng)孩子的逆商,使他們懂得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三觀正的媽媽情商高,兒女們耳濡目染必定繼承媽媽的高貴品格。
三觀正則品行正,這是人行走世間最軒昂的氣度。
女人擁有好的品行是家中的珍寶,要比秀美的容顏、橫溢的才智更加讓人迷戀。在她身旁,男人不做莽撞事,孩子也會前程似錦。
而一個美滿的家庭不必鮮衣美食,也無需金玉滿堂,若能擁有一個三觀正確的媽媽,便是最大的福氣。
學習營銷策略、股權激勵方案、 招人 留人 育人、晉升機制、薪酬體系等。已有100萬政商領袖,企業(yè)老板,職場精英都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