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guān)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燕翅高飛
來源:燕翅高飛
心近了,父母說的話,孩子都愿意聽。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春宴朗讀音頻
01
每次去朋友妙的家玩,她的女兒與我都有著說不完的話,還告訴我不少關(guān)于她的秘密。
看著我倆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
妙每次都很大感嘆地對著我說:我沒日沒夜地辛苦拉扯大的女兒,竟然一個月與我說的話都比不上你來的這一兩個小時。
趁著妙不在我們身邊的時候,我悄悄地問及她的女兒瑩瑩,為什么不愿意把這些小秘密和悄悄話告訴媽媽?
瑩瑩說喜歡我能坐著彎腰,眼睛與她平視地認真聽她講話的模樣。
她媽媽從來都沒有過和她一樣高度地與她說過話。并且每次都是“你快去做什么;不能這樣做;怎么老是說你都不聽……”
瑩瑩特別反感媽媽這些命令和安排式的語氣和口吻。所以寧愿把話留在心里也不說給媽媽聽。
孩子雖然幼小,但是他們畢竟也是人。
人,不論年齡大小,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上,都是渴望著大家思想和感情上平等的交流。
02
前段時間在小區(qū)遛娃,幾個媽媽走在一起就有著講不完的孩子的事情。
有一位媽媽說:“你們說奇怪不奇怪?我家的孩子才兩歲,這么小的一個孩子,我換一個姿勢要與她擁抱,她表現(xiàn)的熱情可就不同的了?!?/span>
原來,有好幾次下班回來,這位媽媽想著一天沒有見到寶貝了,一進家門就想得到孩子飛奔過來的擁抱。
可是每次她進門時,叫孩子過來讓媽媽抱抱,她的女兒表現(xiàn)都是不冷不熱的,有時候心情好,給個面子,就慢吞吞地跑過來抱一抱。
這位媽媽是個非常睿智上進的媽媽,她的滿腔熱情遇上個冷鍋,她不甘心,她大量地閱讀相關(guān)的育兒書籍。
綜合各方面歸納,她認為自己應該嘗試換個姿勢與孩子說話。
當天下班回家,這個媽媽開門換好鞋子后,她蹲在門口,張開手臂,溫柔地呼喚著:“親愛的寶貝,媽媽一天不見你了,想死媽媽了,快來讓媽媽抱抱?!?/span>
讓她感到驚奇的是,她只不過是蹲了下來,說話輕了點,沒有想到她的一呼,女兒馬上應了。
飛快地走到她的身邊將她緊緊地抱著,也說寶貝想媽媽了。
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居高臨下的姿勢,站著和孩子說話,會讓孩子有一種距離感和壓迫感,讓孩子的心里會出現(xiàn)抵觸的心理。
當我們家長與他們以平等的姿態(tài)交流的話,孩子就會樂意地和我們家長交心和交流,讓我們家長收獲到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
03
經(jīng)常帶孩子的媽媽都會發(fā)現(xiàn),同樣是孩子摔跤這一件事情上。不同媽媽的做法,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
小A摔跤了,媽媽站在那里大聲地說:“怎么那么不小心的,走路不帶眼的,這么大的孩子還摔跤……”
這時候,小A一般情況下都是趴在地上哭個不停,一直等到媽媽拉他才起來,有時候甚至還會哭鬧著鬧別扭。
小B摔跤了,媽媽輕快地走到他的身邊自然地蹲了下來,親切地對著小B說:“我們家的寶貝已經(jīng)長大了,對不對?寶貝是個勇敢的男孩子了,摔一摔長得快,沒有關(guān)系的,是嗎?”
小B聽到媽媽的話后,一般情況下,想哭都不哭了,一骨碌地爬起來,接著又去找同伴們玩去了。
孩子盡管幼小,但是他們很多道理都是懂的,關(guān)鍵在于我們家長用什么樣的方式和姿態(tài)去跟他們交流。
家長用命令或者埋怨的口氣去與孩子交流,孩子回應的不是哭鬧就是糾纏;
家長用哀求的語氣與孩子溝通,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任性;
家長用溫和的態(tài)度去說話,孩子給予的反應就是體貼。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每一顰每一笑都映射著父母的教養(yǎng)。
父母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要想有好的孩子,必須先做好的父母。
放下父母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尊重和友善,這樣,父母和孩子的心就會緊緊地走在一起。
心近了,父母說的話,孩子都愿意聽。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