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北魏書法是一種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過渡性書法體系,對當時的隋和唐楷書體的形成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魏碑書法藝術是中原文化與鮮卑文化的融合的結晶。魏碑的出現(xiàn),既體現(xiàn)了外族文化的巨大沖擊力,也體現(xiàn)了中原文化的巨大融合力。魏碑是漢隸的變異,是唐楷的雛形。既有篆隸古樸厚重的氣息,又有楷書的體勢和面目。學習魏碑,上可窺漢秦舊范,下能察隋唐習風。魏碑書法比起嚴謹?shù)奶瓶瑏碚f,多了些許趣味性。故,魏碑的臨摹對書法學習意義重大。由于疫情,前幾周的課程都是在線上進行。盡管如此,張淑政老師用嚴謹態(tài)度和悉心的教導,也讓我們了解到了魏碑之美。五周雖短,但收獲豐足。 現(xiàn)呈上本班同學的結課作品,請各位師友欣賞,指正。
————辛丑孟冬凱揚寫于中州
指導老師:張淑政
張淑政,博士,鄭州大學書法學院專職教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楷書研究所副所長,鄭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兩項,參編《書法的故事》、《書法欣賞》、《高等書法教育楷書教材》三部,發(fā)表高校書法教育、中國書法史和域外書法研究方向論文數(shù)篇,參與中外書法展十余次。
學習與感悟
陳琳琳在剛剛接觸這門課之前,我對魏碑的理解是很淺薄的,只覺得大部分魏碑范本非名家所出,并不是書源正統(tǒng),后來在張老師的講解下,我了解到,魏碑筆法亦是魏晉筆法的反映,刀筆之間的轉換更是頗有意思,魏碑書法風格多樣,或天真爛漫,或高古典雅,或雄奇大氣。 在臨習了兩周的《張猛龍碑》之后,我對魏碑風格的楷書有了興趣,嘗試了一些小墓志風格的魏碑,比如《高湛墓志》《元楨墓志》等等。此前,我沒有接觸過魏碑,總想著做出“拙”“奇”“鋒”的感覺,反而失去了用筆的意味,吾師言:“取法有道?!蔽矣兴I悟,于是不再刻意點畫,而是在字法靠帖的理念下,尋找魏碑的用筆規(guī)律。在后兩周,我著力于《石門銘》《鄭羲下碑》等大字魏碑,希望在其中能體會大字魏碑線條的蒼勁古茂。于結課之際,我選擇了臨摹《高湛墓志》《元楨墓志》作為結課作業(yè),雖無可觀之處,卻也是近一個月來的習書體會。 這幾周課都在線上進行,我雖在家中,身邊卻有志同道合的知交督促我學習,給予我啟發(fā),我并沒有懈怠對技法的打磨。感謝張老師的教導,讓我對魏碑書法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對書法的字形結構有了新的體會,這一個月來的寶貴學習經(jīng)歷將讓我終生受益。
臨摹《元楨墓志銘》 魏碑立軸 180cm×97cm
臨摹《東魏高湛墓志》 魏碑冊頁 23cm×35cm18頁
慈吉貝魏晉風流,蕭散自然。受疫情影響,我們線上進行了魏碑臨摹課程,首先感謝張淑政老師五周的指導,受益良多。本次結課,我主要臨摹了《李璧墓志》與《張猛龍墓志》?!独铊的怪尽沸蹚娒?,用筆以方筆為主,富有意態(tài)與自然之感,為魏碑中的經(jīng)典之作。我采用了冊頁的形式,制作時間較長,花費的精力較多?!罢耙验_歐虞之門戶”的 《張猛龍墓志》為大字書寫,體勢較為鮮明,奇正相生,但我在書寫過程中仍存在氣力不足,勢態(tài)平勻等問題?!胺挪婚_”是長久以來束縛我的問題,希望未來可以通過深入的學習逐漸掙脫。資質(zhì)尚淺,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臨摹《張猛龍墓志》 六尺整張 180cm×97cm
臨摹《李璧墓志》魏碑冊頁 32cm×45cm 21頁
鄧輝瓊在魏碑臨摹的學習中,我對魏碑有了進一步了解。魏碑有許多種不同的風格,在我一貫的印象中接觸的魏碑多以粗獷風格為主,但在張淑政老師的教學中,我看到了很多魏碑秀美的地方。非常感謝張淑政老師的教導,讓我領略了許多不同的魏碑風格。
臨摹《元倪墓志》180*64cm
臨摹《張猛龍碑》248*69cm
鄧彥龍魏碑歷史,千年之久,幾經(jīng)拓磨風化,殘破缺失,無不所在,因此,臨習魏碑需積極尋繹,加強探索。 康有為曾說過,魏碑有十美: 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躍,點畫俊厚,意態(tài)奇異,精神飛動,興趣酣足,骨法洞達,結構天成,骨肉豐美”。習碑不同于帖,需透過刀鋒看筆鋒,理性對待殘缺處,不可不假思索而照貓畫虎,斤斤于點畫,應從中取其意,悟其趣。魏碑往往易達其形,難求質(zhì)感。輕重相協(xié),方圓相參,巧用巧拙,正斜倚靠以達其體態(tài),使之雄強而不失溫婉,安穩(wěn)而不失靈動,厚拙而不失輕巧,以此為基,勤加練習,方能入帖。然,臨以創(chuàng)為目標,創(chuàng)以臨為根本,后期臨摹,非挪抄描摹而已,應注重臨創(chuàng)思維轉換,在臨中加入創(chuàng)作元素并使其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含創(chuàng)作以內(nèi),試圖制造矛盾,又能使違而不犯,和而不同,方達其義。書中不盡以美為上,些許差錯或可起畫龍點睛之意,故作書需自然淳樸,不做雕飾。 書途漫漫,吾當以其為樂,嗜古尚法,精進求索。
臨摹《張猛龍碑》 98*180cm
臨摹《石門銘》 98*180cm
丁寧宇 魏碑,上可窺漢秦舊范,下能察隋唐習風。習魏碑,領略摩崖古意,雄渾風貌。在張老師教導下,感受到了魏碑魅力。轉眼大二,學書之路應有改變,此次魏碑臨摹選擇《元楨墓志》,大字《石門銘》各一副,大字乃全新嘗試,以求突破自我。望指正!
節(jié)臨《元楨墓志》100cm*180cm
節(jié)臨《石門銘》98cm*170cm
郭昊對於魏碑的我們要先清理一下清人碑派的一些觀念。然後再學習並且臨摹。清朝隸書的熱潮激發(fā)了碑派的出現(xiàn)。碑派本身要想獲得成功就需要再觀念和技法上形成自己一整套的體系來突破帖學已有的存在。對於取法問題,康有為提出過「魏碑無不佳者,雖窮鄉(xiāng)兒女造像」,乍一聽很浪漫,魏碑無不佳者認為魏碑沒有不好的並且他對《鄭長猷造像記》評價很高,但是其中不乏一些寫錯,刻錯的字,如果我們讓北朝時期的人看,或者用他們的眼光來審視,效果會與康有為的想法恰恰相反,當然今人認為的趣味性和所謂的藝術性另當別論,他們可以作為我們的藝術養(yǎng)料,但不能作為主體來寫。大多數(shù)人臨摹的取法對象首先就搞錯了而且有些人為了“實臨”,或者有可能他就沒考慮過文字,對著原帖照搬,這是深受錯誤思想毒害。當然碑派是有真正的大家走出來的。不論是帖學還是碑學,筆法是最核心的。對於魏碑碑刻作品,要做到「透過刀鋒看筆鋒」。用筆決定了點化的形態(tài)和動感,點化是一個字最基本的,點化並不是單一的表現(xiàn),通過變化及其內(nèi)在的運動帶動起了整個字,內(nèi)在炁的流動,影響著臻妙的字勢,不論晉楷、魏楷、唐楷都能適用。
節(jié)臨《石門銘》六尺四條屏48*180cm
侯琬婧 在魏碑的學習過程中,張老師先是帶我們學習了被譽為魏碑第一的《張猛龍清頌碑》。碑文書法用筆方圓并用,結字長方,筆畫雖屬橫平豎直,但不乏變化,自然合度,妍麗多姿。因為書寫者每個人的感受力、表現(xiàn)力不同,在魏碑的書寫中也會呈現(xiàn)出千人千面的書寫狀態(tài),這都是根據(jù)每個人對魏碑的理解來書寫的。此次結課作業(yè)我選擇了《元珽妻穆玉容墓志》和《始平公造像》,雖無可觀之處,但嘗試大字也是一種突破。感謝張淑政老師的指導。
臨摹《元珽妻穆玉容墓志》 63*180cm
節(jié)臨《始平公造像》98*180cm
黃炳堃對于魏碑,前人有“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的概括,這足見其種類繁多、數(shù)量龐大。而作為過渡性字體,它所蘊含的“不成熟因子”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古拙天真的藝術寶庫。 在學習魏碑的過程中,我以《張玄墓志》和《張猛龍碑》為切入點去尋覓北朝俊逸爛漫之氣象,感受鮮卑雄武強悍之品格。雖然在氣韻、力度、雅意等方面這兩塊碑刻皆不夠相似,但個人認為它們都以剛柔相濟、大巧若拙的面貌展現(xiàn)了“胡”與“漢”在文學藝術上的融合發(fā)展。我在臨習時,力求表現(xiàn)字形的開合變化和用筆的方圓結合以展現(xiàn)原碑刻中雄闊豪邁的藝術境界與道法自然的審美理念。 為使筆法豐富、字法嚴謹,我未拘泥于北魏刻石,而本之漢隸以求其質(zhì)、本之伯施以求其恒、本之子貞以求其變。非曰能之,愿學焉。
臨摹《張玄墓志》60*180cm
臨摹《張猛龍碑》72*180cm
黃梓健“篆籀氣”向來被歷代目光敏銳的書家、書論家所重視,成為他們品評書法作品高低、雅俗的一個重要標尺?!妒T銘》屬楷書,卻多體兼容,審美內(nèi)涵極其豐富。從點畫線條這一層面來說,篆籀氣息應是其多體兼容的主要特征,以內(nèi)擫緊勒之筆加提按起伏率意揮灑,用筆裹鋒為主,正心著紙,明疾暗澀,明行暗留,渾勁中透著蒼茫,雄厚凝澀中又不失流動婉通,既有篆籀高古境界,又具有新的時代風貌,“古意”加新意,風韻獨特。
臨摹《石門銘》180*180cm
李丹《李璧墓志》書法雄強樸茂,獨樹一幟。楊震方《碑帖敘錄》評曰:書法峭勁,極似《張猛龍碑》。在臨寫過程中,我被它豐富的線條變化和奇崛的造型結構深深吸引。魏碑相較于唐楷來說是不受拘束的。因為它的無規(guī)則性也讓我在臨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多的迸發(fā)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魏碑中夸張的字形,豐富的線條變化都能對我日后的楷書創(chuàng)作乃至行草書創(chuàng)作提供靈感。對于魏碑的學習絕不能僅限于這短短幾周的時間,未來還要不斷加深對魏碑的理解,努力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
《李璧墓志》180cm* 69cm
臨摹《鄭文公碑》180cm*96cm
李航為期五周的魏碑學習結束了,首先要感謝張淑政老師的教學,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張老師都會耐心的指導我們每一位同學,這次魏碑的學習讓我加深了對魏碑的理解,雖然結課作品有些遺憾,但是此次課程還是有很多收獲。同時,我也會繼續(xù)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
臨摹《孟敬訓墓志》170cm*90cm
臨摹《始平公造像記》180cm*97cm
李垣豐在為期幾周的魏碑臨摹學習中,經(jīng)過張老師的悉心教導,使我對魏晉時期的楷書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魏碑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以北魏為最精,大體可分為碑刻、墓志、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此時書法是一種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過渡性書法體系,鐘致帥稱魏碑“上可窺漢秦舊范,下能察隋唐習風。魏碑風格多樣,樸拙險峻,舒暢流麗。我認為魏碑在臨習時要注意線條的書寫性,不要拘泥于貼上的一筆一劃,重在性情的揮發(fā)。在今后的學書過程中,我會繼續(xù)秉持這樣的學習觀念。
臨摹 《張猛龍碑》98*180cm
臨摹《李璧墓志》98*180cm
劉燕歌魏碑結構的藝術特點,就是重動態(tài),重自然,重意象。自然方能酣暢淋漓,有奇異天成之趣,也正是因此,北魏石刻往往煥發(fā)著古樸、雄強、新奇的神采,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魏碑方筆重力度,圓筆則重內(nèi)涵。魏碑字的方筆、圓筆筆法是辯證的筆法關系,有它形態(tài)對立的一面,又有它相互依存的一面,是轉露為藏,破方為圓的變化關系。方筆主頓,頓中有提;圓筆主提,提中有頓。寫魏碑雖書古人卻又易不同于古人,獨具面目,同樣地,書古而不拘泥于古應成為我們學書者的一個目標。
臨摹《張玄墓志》 97*180cm
臨摹《元倪墓志》 97*180cm
呂佳璇康有為曾言魏碑有“十美”:一日魄力雄強,二日氣象渾穆,三日筆法跳躍,四日點畫俊厚,五日意態(tài)奇異,六日精神飛動,七日興趣酣足,八日骨法洞達,九日結構天成,十日血肉豐美。魏碑風格多樣,樸拙險峻,舒暢流麗。極有名的如《鄭文公碑》、《張猛龍碑》、《高貞碑》《元楨墓志》及《張玄墓志》,魏碑上承漢隸傳統(tǒng),下啟唐楷新風,為現(xiàn)代漢字的結體、筆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這幾周對魏碑的臨摹,我深刻的理解到我們不能對原碑刻意的模仿和簡單的復制,而是要融入自己的理解,體現(xiàn)出自己的創(chuàng)造。此次跟隨張老師學習,收獲還是很多的,比起之前也進步了不少,但作業(yè)還是多有不足,以后我也會更加努力的去學習和體會。
臨摹《元珽妻穆玉容墓志》88*180cm
臨摹《張猛龍碑》 98*180cm
羅朝鮮經(jīng)過了五周的學習時間呢,讓我對魏碑的學習又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以前主要較多地臨習帖學,對魏碑的學習較少甚至可以說是沒接解觸過那么這一次在張老師的指導下我大膽地臨習了《元瑛墓志》和《元楨墓志》,那么前者為小字,后者在老師的鼓勵下我把《元楨墓志》寫大,讓我也領略了不一樣的藝術效果和視覺盛宴,對這種楷書風格又多了一份喜愛。停課不停學,魏碑學習還仍需往下不斷探索和挖掘。
臨摹《元瑛墓志》45*180cm
臨摹《元楨墓志》90*180cm
牛凱揚魏碑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明珠,是書法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它以率真的用筆,精妙的技法,奇異的造型,雄強的氣勢,顯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特色。 課程短暫,不足之處還很多。魏碑的美還在等著我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學書永無止境。
臨摹《元倪墓志》96*180cm
臨摹《石門銘》48*180cm四條屏
牛曉一這段時間的魏碑學習讓我對書法的峭勁之美有了更深的感觸。我主要學習了《張猛龍碑》和《李壁墓志》,《張猛龍碑》從碑額開始就深深的吸引著我,正文字里行間透露著沉著大氣。字形險絕竣逸,又渾穆雍容;既奇趣靈動,又古樸典雅。通于齊整中求莊和,莊和中求變化,自然流暢,逸氣橫生?!独畋谀怪尽放c《張猛龍碑》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其又更加的灑脫空靈。魏碑的學習使我在線條的圓厚古拙上更進一步,在線條起收筆的方圓變化上也有了新的體會。這次的魏碑學習我受益很多,我也會繼續(xù)對魏碑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學習。
臨摹《李壁墓志》97*180cm
臨摹《張猛龍碑》97*180cm
韋春英 幾周的魏碑臨摹學習,使我收獲頗多,盡管線上課占了一大部分時間,但是老師講得還是很全面,很細致。魏碑風格多樣,樸拙險峻,上可窺漢秦舊范,下能察隋唐習風。在書寫的過程中尤其容易出現(xiàn)唐楷的用筆以及通篇缺少變化而導致的“平”。在今后的學習中更應該多多思考,希望能夠有所突破。
臨摹《張玄墓志》 98*180cm
臨摹《張猛龍碑》 98*180cm
楊靜蕾對于我來講,在本次課程中我最大的收獲是了解了魏碑和魏碑的藝術特征,并學習了魏碑的筆法和結體。在此之前,由于對魏碑的不了解,我對部分作品有些許偏見,通過這次課程,我對魏碑的認識加深了很多。我們首先通過臨習《張猛龍碑》這一魏碑經(jīng)典來學習它勁力清竣的筆法特征和攲側疏宕的結體特點。面對多種風格的作品,張老師告訴我們:“適眼合心,即為甲科”。于是我選擇《高湛墓志》來臨習。近期我比較喜歡這樣清勁靈動一類風格的作品,也計劃多臨習這方墓志。
臨摹《高湛墓志》98*180cm
臨摹《張猛龍碑》49*180cm
姚若藍魏碑書法是一種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過渡性書法體系,鐘致帥稱魏碑“上可窺漢秦舊范,下能察隋唐習風。”魏碑之美最純粹,不管是《張猛龍碑》、《張玄墓志》還是元氏墓志,風格多樣,樸拙險峻,舒暢流麗,魏碑上承漢隸傳統(tǒng),下啟唐楷新風。我選擇臨習了《張猛龍碑》和《元瑛墓志》,《張猛龍碑》要脫離唐楷筆法,勁健雄俊,用筆斬釘截鐵,結體嚴謹又很端莊;而《元瑛墓志》結字體勢寬博,縱橫自然,有清秀雋永之氣又有勁健道逸之姿,灑脫爽朗之態(tài)。通過這幾周的魏碑臨摹課,我有很大的收獲,對魏碑有更深入的了解,但仍有欠缺,我也會繼續(xù)學習。感謝張老師的指導!
臨摹《元瑛墓志》98*180cm
臨摹《張猛龍碑》98*1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