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華(1876-1930),初名學(xué)禮,后更名華,字重光,號茫父,別署蓮花盦主,貴州貴筑(今貴陽)人。光緒三十年(1904)進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戊戌變法時東渡日本,就讀于法政大學(xué)。1907年歸國,改任郵傳部船政司主事兼郵政司科長。入民國后,歷任臨時參議委員、國會議員等職。后淡出政壇,潛心教育、學(xué)問與藝術(shù)。先后任清華學(xué)堂中等科國文教員、北京女子師范學(xué)校校長、國立北京美術(shù)學(xué)校教授等職,被稱為“譽滿京華的一代通人、耆宿”,在教育、藝術(shù)和學(xué)術(shù)領(lǐng)域碩果累累。
茫父與梁啟超、魯迅、郭沫若、鄭振鐸、陳師曾等各路名家交友,他們對其有高度評價。其在梨園諸名流中也極受崇禮,王瑤卿、梅蘭芳、程硯秋等人尊其為師。他還是清末民初最負盛名的墨盒制作大家之一,與陳寅生、張樾丞被后世譽為“近代刻銅三大家”。但同時,他也是一位被遺忘和忽視的學(xué)者,一個被嚴重低估的藝術(shù)家。
姚華 1926年作 蓮花盦書卷
釋文:,奉手教累紙,并示新詩。八體六文,足驚毫翰;四始六義,實動性靈。落落詞高,飄飄意遠。文異水而涌泉,筆非秋而垂露。
【題識】菊生仁兄大雅政。丙寅(1926)重九后五日,蓮花盦菉漪室,姚華茫茫父書。
【印文】姚華、老芒
【引首】蓮花盦書卷。菊生仁兄屬,沅叔傅增湘。印文:傅增湘印、沅叔
傅增湘(1872-1949),字沅叔,別署雙鑒樓主人、藏園居士、藏園老人、清泉逸叟、長春室主人等,中國近代著名藏書家。四川省江安縣人。 光緒二十四年(1898)進士,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1917年12月至五四運動前,曾入內(nèi)閣任教育總長。
傅氏一生藏宋金刻本一百五十種,四千六百余卷;元刻本善本數(shù)十種,三千七百余卷;明清精刻本、抄本、校本更多,總數(shù)達二十萬卷以上,是晚清以來繼陸心源皕宋樓、丁丙八千卷樓、楊氏海源閣、瞿氏鐵琴銅劍樓之后的又一大家。
傅增湘無論是在藏書、校書方面,還是目錄學(xué)、版本學(xué)方面,堪稱一代宗主。
張元濟題跋
張元濟(1867年10月25日—1959年8月14日,享年91歲),男,字筱齋,號菊生,浙江海鹽人。中國近代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愛國實業(yè)家。
出生于名門望族,書香世家。清末中進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總理事務(wù)衙門任章京。1902年,張元濟進入商務(wù)印書館歷任編譯所所長、經(jīng)理、監(jiān)理、董事長等職。解放后,擔(dān)任上海文史館館長,繼任商務(wù)印書館董事長。1959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1歲。
郭蘭祥題跋
郭蘭祥(1885至1938)字和庭,一字善徵,號尚齋,別號冰道人。能詩詞,善畫,又工篆刻。浙江嘉興人。郭似塤長子。弱冠即能寫花卉,活色生香,穎海膠山,斗室之中如入波斯藏也。成年后尤擅山水,宗南北兩派。早期作品頗類吳秋農(nóng)。他的花卉點染生動,山水略有倪瓚逸品遺意。后挾藝游蘇州,結(jié)識顧鶴逸、吳昌碩等名畫家,畫藝大進。其畫以摹舊本為主,不出古人町畦一步。畫室名“一隅風(fēng)雨硯齋”。民國 13年(1924)前,由南潯富室張石銘聘為賓客,鑒別書畫,聲譽籍甚。后隨張石銘去上海居住,以鬻畫為生。蒲華去世后移柩歸葬嘉興,郭蘭祥為主事者之一。
阮繼曾題跋
錢崇威題跋
錢崇威(1870~1969 )。字自嚴、慈嚴,江蘇吳江松陵鎮(zhèn)人。善書,清新秀逸,一洗館閣之習(xí)。性豪爽,能飲酒。年老益壯。青年時代入江陰南菁書院求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