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把書法當作藝術的話,最糟糕的一點就是沒有量化的標準,所以總是眾說紛紜。話雖如此,但藝術的本質是審美,審美有共性與個性。而作為個人,審美的一個重要因素則是喜歡。但僅僅依憑個人喜好往往很難客觀地看待一件書法作品,比如一個嘩眾取寵的書法家,肯定對自己的作品很是喜歡,但這并不能說明他的書法就很好。
我向來認為書法首先是在細致的臨帖及筆耕不輟中打基礎,無論楷隸行草篆,皆是如此。沒有扎實的基本功而奢談風格與藝術就如同空中樓閣。當然也不能否認書協(xié)內外有許多功底扎實、同時也才華橫溢、個性十足之人在書法領域上作出的勇敢探索。
但是他們錯誤地向大眾展示其書法追求,以至于大家對他們作出了不少的批判。最致命的還不僅于此,而在于許多后來之士不明就里,一味照葫蘆畫瓢,還津津有味地說這就是書法藝術、這就是書法創(chuàng)新。長久如此,豈不悲哉?總之,書法藝術的創(chuàng)新既要有自己的風格,但也要大眾化。即:要在傳統(tǒng)書法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所寫出來的字要讓人看得懂。
回到正題,接下來一起欣賞民國僧人曼殊揭諦的書法作品——
曼殊揭諦,民國初年之留日學僧。籍貫、生卒年皆不詳。原法名妙唵,后更名曼殊揭諦。其人才華出眾、不拘小節(jié),后世多留存其書法手跡。其書篆隸楷行皆能,尤善行楷書法。
文丨書畫課代表 ,更多高清金石書畫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歡迎各位熱愛書法繪畫、篆刻治印的朋友關注我們!您的每一次“點贊、評論、收藏、轉發(fā)分享”都是對我們的支持,更是我們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重要動力!我們將繼續(xù)創(chuàng)作、分享更多優(yōu)質內容,不負“集金石書畫之精粹”的初心。
申明:本文由“書畫課代表”原創(chuàng)首發(fā),圖文消息謝絕未經(jīng)授權的復制、抄襲或抓取行為。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授權并注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