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鄒小兵:“辟謠”11個自閉癥誤區(qū),刷新認知

本文內(nèi)容來自鄒小兵教授在“南都健康大講堂”公益直播講座《重新認識自閉癥》

前段時間,有位媽媽在暖星的社群里分享了鄒小兵教授去年在南都健康大講堂的公開講座,覺得看了之后很受益,還做了內(nèi)容整理。小星在此發(fā)布,希望在認識自閉癥這件事上,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也感謝這位好學媽媽的分享~~

Q1

自閉癥是罕見???

20世紀80年代以前,自閉癥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病。

2020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fā)布的自閉癥患病率達到了1:54,而我國的自閉癥患病率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為至少1%,也就是100個孩子中,至少有1個自閉癥,所以自閉癥不是罕見病。

相關閱讀:

美國孤獨癥2020年數(shù)據(jù)報告

Q2

自閉癥是精神?。?/p>

在70年前,人們還不認識自閉癥,大家把自閉癥孩子當作兒童精神分裂患者。

但2013年,美國精神病學會發(fā)布的《美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以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國際疾病分類》均指出自閉癥是一種神經(jīng)發(fā)育障礙。盡管自閉癥會引起精神方面的共患病,如焦慮障礙、強迫癥,抑郁障礙等,但是本質(zhì)上來講,自閉癥是神經(jīng)發(fā)育障礙,而精神病是因為某些刺激,腦神經(jīng)的功能發(fā)生混亂。

相關閱讀:

15個自閉癥家庭入住公租房遭抗議,竟還有人認為自閉癥=精神?。?!

Q3

自閉癥是嚴重障礙?

網(wǎng)絡信息過度傳遞自閉癥的嚴重性,導致家長十分焦慮。

實際上,自閉癥包含重度、中度、輕度。鄒小兵在講座中告訴大家,大約70%的自閉癥屬于輕度,只存在自閉癥核心障礙,而智力及語言是正常的。不管是哪種程度的自閉癥,只要及時進行科學干預,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輕度自閉癥通過科學干預,也能很好融入社會,獨立生活。中度的孩子經(jīng)過科學干預可以轉為輕度。重度自閉癥要看年齡,如果三歲多就確診,進行及時的干預,也能改善。

總之,通過科學干預,重度可以不重,但是如果不及時發(fā)現(xiàn)并且干預,輕度也會轉向嚴重。

相關閱讀:

自閉癥嚴重程度的3個分級

Q4

自閉癥男女比例4:1?

鄒小兵在講座中指出,自閉癥男女比例為2:1,女性自閉癥可能因為“隱藏”而不被診斷。

女性普遍沒有男性好動,表征沒有男性突出,而且大多文化要求女性溫柔安靜,所以當女性出現(xiàn)社交障礙時,反而被忽視,被漏診。

Q5

自閉癥極個別有天才能力?

鄒小兵認為,大概10%自閉癥人士有特殊能力,而且遠超普通人。

興趣狹隘,行為重復刻板的另一方面是“執(zhí)著”。當把執(zhí)著用于有意義的工作,就有可能做出貢獻。

也許有人覺得特殊能力沒有用。但是,如果我們的教育幫助他們加以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對他們的行為、情緒、社交技能等進行干預,讓他們的特長得到發(fā)揮,那么他們的特殊能力可以成為他們未來的職業(yè)方向。

相關閱讀:

畢昌煜:孤島上的天才自閉癥畫家

他是一名高功能自閉癥患者,剛好也是一個音樂天才

Q6

自閉癥是殘障?

自閉癥是殘障與神經(jīng)多樣性并存。

在我國,可能2000年前,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癥的話,很大可能會成為“殘障”。但隨著我們對自閉癥認識水平和干預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多患者通過科學干預得到改善。

201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當年自閉癥日的主題定為”接納神經(jīng)多樣性“。呼吁大家不要隨便把自閉癥人士視為殘障。

他們只是不太一樣,可以看作一種神經(jīng)多樣性,正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世界才多元多彩。

Q7

自閉癥人士都一樣嗎?

人們對自閉癥的刻板印象,就像我們以為雪就是白色的。但其實,如同每一片雪花都是不同的,每個自閉癥人士也是各不相同的。

雖然他們有共同特征——社交障礙,但是也有很多不同:有的孩子動作靈活,有的動作遲鈍,有的孩子不怎么說話,有的卻滔滔不絕。

研究中,自閉癥可以分為八大類:

●智力正常,語言基本正常;

●智力落后,語言基本正常;

●智力正常,語言落后;

●智力落后,語言落后;

●智力正常,幾乎沒有語言;

●智力落后,幾乎沒有語言;

●特定的自閉癥,癥侯群性;

●非特定自閉癥,分不了型;

所以,既然是不同的,我們的家長也就不需要把所有問題都往最壞處想。針對不同,而有不同的心態(tài)和應對策略。因為你的心態(tài),也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相關閱讀:

自閉癥孩子,長大后會成什么樣?

Q8

自閉癥與環(huán)境因素有關?

目前,沒有充分證據(jù)證明自閉癥與疫苗接種、環(huán)境污染、孕期感染、母親孕期服藥、母親肥胖、嬰幼兒營養(yǎng)缺乏、兒童精神傷害、電子輻射、兒童壓力、獨生子女等環(huán)境因素有關。

但是,如果父母孕齡大、早產(chǎn)極低出生體重(少于1500g)可能會增加自閉癥概率,但只能解釋極少一部分案例,還沒有定論。

關于發(fā)病率增高,大多數(shù)科學家都認同是因為大家的認識水平和醫(yī)生的診斷水平提高了,過去誤診為多動癥、智力障礙等的案例,依據(jù)現(xiàn)在的診斷標準,知道他們的核心障礙是社交溝通,都劃分為自閉癥。

Q9

自閉癥是父母養(yǎng)育不當造成的?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冰箱媽媽”理論,認為自閉癥是母親的冷漠和養(yǎng)育不當造成的,讓很多媽媽遭受不白之冤,承受很多精神壓力,甚至有些媽媽選擇用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個時期也成了自閉癥史上的黑暗中世紀。

此后,研究證明,自閉癥與教養(yǎng)并無關系,是先天遺傳基因和后天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當然,基因是主要因素。

Q10

自閉癥完全是遺傳基因造成的?

倫敦大學一位教授建立了一個模型來說明基因和自閉癥的關系。

這個模型認為,一個孩子出生時就帶著ASC基因易感性,如果是因為這個基因突變性很大,而直接導致的自閉癥,這個過程很難介入干預。這類自閉癥多為癥候群性自閉癥,如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等。

但是更多的情況,帶著ASC基因易感性的孩子在早期就出現(xiàn)了不看、不指、不應、不說的自閉癥征兆,且不愿跟大人互動,社交興趣低,可能會導致大人久而久之也不與孩子進行互動。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患自閉癥的風險會增加。

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進行一些早期干預加以預防。比如和孩子密集互動,不要讓孩子獨自一人玩耍,都能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甚至不符合自閉癥診斷標準。

對于一歲多的孩子,如果出現(xiàn)了自閉癥征兆,哪怕不診斷,也要在家庭中及早做一些干預。畢竟漏診的代價比誤診大得多。

Q11

自閉癥不可以治療?

過去提到自閉癥,大家就認為“不可治療”,但是越來越多臨床案例表明,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進行科學干預,自閉癥可以達到良好的預后效果。

鄒小兵教授甚至提出,如果在早期(1歲左右)能及早發(fā)現(xiàn),并且進行干預,就有可能預防孩子到三四時發(fā)展為明顯的自閉癥。

隨著對自閉癥研究的不斷深入,相信我們會越來越接近真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著名自閉癥專家鄒小兵:應該給自閉癥“去污名化”
鄒小兵:約有50%的輕度自閉癥患兒智力處于正常水平
同樣是自閉兒“摘帽”,為什么郭延慶和鄒小兵的定義標準不一樣?
我自閉了,不需要同情,需要的是……
鄒小兵給自閉癥新家長的18條衷吿
鄒小兵:經(jīng)過科學干預,自閉癥孩子也能有光明未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