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lián)系客服
2013.01.29
作者:陳世旭
兒子上小學的時候,就近的那所小學名額緊,我們已經(jīng)報上了名,因為沒關(guān)系照應又被擠了下來。妻子很生氣,要找學校講理。我勸阻了。耽誤一年,也長了一歲,心智會更接近成熟,學習應該會比同班的其他孩子相對輕松,不好么?這樣說,妻子無話了,畢竟母親最心疼兒子。
我對“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不太認同,也覺得最好別拿人生是一場什么競賽來教訓孩子——即便那是事實。在我看來,那樣的人生對孩子來說,簡直太可怕了。做家長的最大責任應該是盡最大的可能幫助孩子獲得一種松弛、平穩(wěn)的心態(tài),而不是相反。
兒子讀書的資質(zhì)不錯。但每有“跳級”、“上少年班”之類的話頭提起,我立即就不假思索地堅決反對。我對兒子的建議是不必把目標設(shè)定得太高太遠,只要能跟班上幾個尖子差不太遠就行了,沒有必要下定做愛因斯坦的決心。兒子的一個同學每天放學后躲在我們家抄我兒子做完的作業(yè)。他說他很煩回家,他父親把許多世界大科學家的名言貼了一整面墻,逼著他天天背誦,他不敢抗拒卻又委屈得要命。
各種假日,許多家長帶著孩子急匆匆地跑各種補習班、素質(zhì)班——外語、奧數(shù)、音、舞、美……跑得暈頭轉(zhuǎn)向。妻子也每每躍躍欲試,問我的意見,我說,該問的是兒子的意見,他要有興趣就去,沒興趣就不去,只要不危害社會,他愛干什么就隨他干什么。
讓兒子作決定,我把它當作一個原則。那年,兒子上高二,學校實行文理分科。我建議他把第二天醒來的第一個念頭作為決定。兒子文理成績一向均衡,這給他的選擇帶來了空間。
我當時已經(jīng)在心里認定,兒子應該選“理”作為專業(yè),將“文”作為修養(yǎng)。我的理由是,理科作為一種必須進行系統(tǒng)訓練的專業(yè),一旦中斷就算完了。而文藝的專長是可以終生兼顧的,真有成才的潛質(zhì),即便是從事了理科專業(yè),也終究會顯現(xiàn)出來。就兒子而言,選理科發(fā)展的路子相對較寬。但我希望這是他自己的決定。
兒子后來很慶幸自己在高二獨立作出的讀理科的決定。就業(yè)后他的專業(yè)是城市規(guī)劃,這是一個有邊緣性的專業(yè)。他較好的文字表達和繪畫稟賦使他在專業(yè)上得心應手。
高考填報志愿,兒子那個同學圈子議論的選項都是清華、北大,老師還舉了一個本校的例子:某年某生放棄了北大的錄取,復讀一年,終于實現(xiàn)進清華的夙愿。兒子想聽聽我的意見,我說,只要是正規(guī)的大學,只要是系統(tǒng)的教育,上哪所都無所謂。哪所大學都出過草包,哪所大學也都出過俊杰。以我有限的閱歷,可以舉出無數(shù)的例證。你盡可打開眼界,放寬心思,別哪兒熱鬧往哪兒湊。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就發(fā)展得越快”,這話是高爾基說的,我沒有資格懷疑偉人,但我寧愿相信他的另一句話:“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短暫的歲月要求我好好領(lǐng)會生活的進程。” 人活一輩子很不容易,為什么不從容一點呢?某年中央電視臺10套開了個《作家教子》欄目,讓我說幾句,我說我最深惡痛絕的是我們傳統(tǒng)的“望子成龍”,難道不正是這“望子成龍”,害得多少可憐巴巴的父母被孩子們當成了“禍害”嗎!
一個人只要按照世所公認的準則,盡了力就行了,干嗎非“成龍”不可呢?那樣,當然有巨大發(fā)展的可能,但同樣的,也會有巨大失望的可能。以我的經(jīng)驗,幫助孩子做好自我定位,踏踏實實把人生的每一步都夯結(jié)實,比拿空泛的、不著邊際的理想說教有用得多。尤其是在競爭如此激烈如此殘酷的現(xiàn)實中。
其實,這不也是我們所有人生活的一個用得著的方式么。
微信登錄中...請勿關(guān)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