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濕瘡)是一種由多種內(nèi)外因素引起的有 滲出傾向的炎癥性皮膚病。以皮損多形性、對稱分布、有滲出傾向、自覺瘙癢、反復發(fā)作、易成慢性為 臨床特征??砂l(fā)生于任何年齡、性別和季節(jié),以先天稟賦不耐者為多,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治療濕疹宜標本兼顧,內(nèi)外并治,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為基本原則。以控制癥狀,減少和預防復發(fā),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為基本目的。本病早期當驅(qū)邪為主 ,后期則要以扶正祛邪為主,除濕應貫穿治療始終。根據(jù)疾病不同分期及證型制定相應治療方案,同時要結合皮損特點,兼顧近遠期療效。
外用中成藥應根據(jù)皮損的不同表現(xiàn)選擇適當?shù)膭┬秃退幬?,如急性濕疹治宜清熱疏風、除濕止癢,可選用溶液劑外涂或濕敷;亞急性濕疹治宜健脾除濕、收斂止癢,可選用洗劑或搽劑外涂或濕敷;慢性濕疹治宜養(yǎng)血活血、潤燥止癢,可選用軟膏外用或加封包。今天孫藥師為大家介紹6個治療濕疹的外用中成藥:
1、皮膚康洗液:
金銀花、蒲公英、馬齒莧、土茯苓、蛇床子、白鮮皮、地榆、大黃、赤芍、甘草。方中金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為君藥。馬齒莧、土茯苓清熱解毒;蛇床子、白鮮皮除濕解毒止癢,四藥助君藥之力,為臣藥;赤芍涼血祛瘀、清熱消腫,地榆涼血解毒,大黃涼血解毒,瀉熱通便,為佐藥。甘草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全方共奏清熱解毒、除濕
止癢之效。
在臨床上,皮膚康洗液用于因濕熱蘊阻肌膚所致的濕瘡,癥見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片狀糜爛、滲出多形態(tài)皮損,自覺灼熱,瘙癢劇烈,常件身熱、心煩、口渴思飲、大便秘結,小溲黃赤;急性、亞急性濕疹見上述證候者。
2、青蛤散:
組方為黃柏、青黛、蛤殼(煅)、石膏(煅)、輕粉。方中黃柏苦寒,清熱燥濕解毒,為君藥。青黛味咸性寒,清熱解毒,涼血散腫,與黃柏相須為用,為臣藥。蛤殼斂瘡止癢;石膏收濕斂瘡,輕粉除濕拔干,解毒止癢,配合君、臣藥加強解毒殺蟲祛腐斂瘡之力,為合佐藥。全方共奏清熱解毒,燥濕殺蟲之功。
在臨床上,青蛤散用于因濕熱毒邪浸淫肌膚所致的濕瘡,癥見皮膚紅斑、丘疹、水皰、腫脹,伴抓痕、血痂、糜爛、滲出、皮損邊界不清、對稱分布、膚溫較高、劇烈瘙癢;急性濕疹見上述證候者。
3、九圣散:
組方為黃柏、蒼術、乳香、沒藥、輕粉、紅粉、紫蘇葉、薄荷、苦杏仁。方中黃柏、蒼術燥濕清熱解毒,為君藥。乳香、沒藥、輕粉、紅粉祛腐生新,活血解毒,為臣藥。紫蘇葉、薄荷、苦杏仁祛風止癢,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解毒消腫、燥濕止癢之功。
在臨床上,九圣散用于因濕毒瘀阻肌膚所致的濕瘡,癥見膚起紅斑、丘疹、水皰,破潰后津水浸淫,延蔓成片,瘙癢不休,常伴心煩、口渴、便干、溲黃;濕珍見上述證候者。
4、老鸛草軟膏:
主要成分為老鸛草,具有祛風濕,通經(jīng)絡的作用。對于皮膚瘡瘍有一定除濕解毒,收斂生肌的功效。用于因濕熱蘊結所致的濕瘡,癥見皮膚片狀紅斑、丘疹、丘皰疹、部分融合成片、部位不定、伴有少量滲出、瘙癢;亞急性濕疹或慢性濕疹見上述證候者。
5、濕疹散:
組方為黃柏、大黃、苦參、蛇床子、側(cè)柏葉、馬齒莧、芙蓉葉、爐甘石(制)、陳小麥粉(炒黃)、珍珠母(煅)、枯礬、冰片、甘草。方中黃柏、大黃清熱解毒,為君藥。苦參、蛇床子、側(cè)柏葉、馬齒莧、冰片涼血祛風,殺蟲止癢,合為臣藥。芙蓉葉、陳小麥粉、制爐甘石、煅珍珠母、枯礬收濕斂瘡,共為佐藥。甘草助君藥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收濕斂瘡之功。
在臨床上,濕疹散用于治因風濕蘊膚或濕熱蘊膚所致的濕瘡,癥見皮損疏松或密集性丘疹、干燥脫皮,寒冷、干燥、多風氣候下癥狀明顯加重或誘發(fā),自覺燥癢不適,伴口干、咽癢、大便秘結、舌質(zhì)紅、苔少或苔微干,脈浮數(shù);或癥見皮損潮紅,丘疹、水皰密集、滲液流津、瘙癢無休、身熱、口渴、心煩、大便秘結、舌質(zhì)紅苔黃、脈滑數(shù);濕疹見上述證候者。
6、復方黃柏液:
組方為黃柏、金銀花、連翹、蒲公英、蜈蚣。方中黃柏苦寒,功善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君藥。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均為清熱解毒、散癰消腫之品,為治癰腫療瘡之要藥,相須為用,更助君藥之力,共為臣藥。蜈蚣活血走竄,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散癰消腫之功。
在臨床上,復方黃柏液用于熱毒、火毒上灼皮膚所致的濕瘡,癥見皮損潮紅、灼熱,多見丘疹、丘皰疹、水皰,瘙癢劇烈 ,抓破后糜爛、滲出明顯;水皰及滲出較少,瘙癢仍劇烈,可伴心煩,口渴,尿黃, 便干,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或滑數(shù);急性、亞急性濕疹見上述證候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