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性強的個體,一般都是依賴性人格,依賴性人格是一種人格障礙,是缺乏獨立意識的人格。主要表現(xiàn)是:依賴他人、缺乏獨立意識、社會參與度比較低、生活中對日常事件在無他人參與下很難做出決定。
依賴性人格源于幼兒時期。在幼兒時期孩子,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照顧就會生存不下去,只能全方位依賴父母。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溺愛孩子,讓孩子過渡的依賴自己,不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自主意識,以至于在孩子長大后不能獨立自主,長時間就會形成依賴型人格。
依賴性強的人需要尋自己能依賴的個體,婚前依賴父母、親人,婚后依賴另一半,在工作上依賴同事,等等......。在生活中依賴性強的個體會有更強的親和動機,依賴性強的個體在獨處的時候會感到不適,有很強烈的無助感,為了消除這些不安,個體會盡最大可能的去逃避孤獨。但這些并不能表明,依賴性強的人容易對別人產(chǎn)生好感。
依賴性人格的個體的依賴行為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習(xí)慣,也就是依賴對他們來說是:處于一種生活常態(tài)。如果一個依賴性強的個體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經(jīng)常找他人尋求意見,在我們看來可能是對他人有好感,但事實并不是真的有好感,而是個體生活中的一部分。
另外,依賴性人格的個體會有過度容忍的傾向,會過度的容忍他人的一些缺點,甚至?xí)鲆恍┳约翰辉敢獾氖虑槿ビ懞脤Ψ?,因為他們害怕被“拋棄”。如果把個體的這一行為看成是對他人的好感的一部分,那么絕對是誤解。
我們說的有好感,一般是指異性之間的喜歡,同性之間的“好感”我們認為是“欣賞”,但欣賞的前提是有一定的獨立意識,能夠在某個方面有自己獨特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