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西施浣紗,眾人皆醉,“浣溪沙”的名字,便是由此而來。
粉面桃花,我見猶憐,西施在河邊浣紗時,倒影透過波光粼粼的水面映到河底,連魚兒都看癡了,忘了游水,沉到河底。
〔宋〕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dú)徘徊。
水調(diào)歌頭
“水調(diào)歌頭”,則是截取大曲《水調(diào)》的首章另倚新聲而成。《填詞名解》說:“歌頭,又曲之始音,如‘六州歌頭’‘氐州第一’之類?!逗d浰槭隆吩疲骸疅坶_汴河,自造《水調(diào)》,其歌頗多,謂之《歌頭》,首章之一解也。顧從敬《詩馀箋釋》云:‘明皇欲幸蜀時,猶聽唱《水調(diào)》,至‘唯有年年秋雁飛’,因潸然,嘆嶠真才子!不待曲終。’水調(diào)曲頗廣,因歌止首解,故謂之《歌頭》。
〔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相見歡
相見歡:一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唐教坊曲
【南唐】李煜 相見歡
無言獨(dú)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菩薩蠻
大中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明霞錦,其國人危髻金冠,纓絡(luò)被體,故謂之“菩薩蠻”。
唐時,俗稱美女為菩薩,女蠻國的人梳有高高發(fā)髻,戴金飾帽子,掛珠玉項(xiàng)圈。
《杜陽雜編》載:當(dāng)時倡優(yōu),遂歌“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詞。
〔唐〕李白《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滿江紅
源自《冥音錄》這本書里一個曲子名。原來叫做“上江虹”,而“上”亦為“滿”的意思,所以也叫做“滿江紅”。
〔宋〕岳飛《滿江紅》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臨江仙
臨江仙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樂章集》入“仙呂調(diào)”,《張子野詞》入“高平調(diào)”。
〔明〕楊慎《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西江月
又名《步虛詞》《江月令》。調(diào)名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宋〕辛棄疾《西江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diǎn)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念奴嬌
調(diào)名取自唐玄宗天寶年間著名歌伎念奴。念奴是在宋代被大量寫入詩人的作品中,《全宋詞》中最早用《念奴嬌》作為調(diào)名的是沈唐。
〔宋〕蘇軾《念奴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點(diǎn)絳唇
亦稱《點(diǎn)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因梁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diǎn)絳唇”句而得名。京劇中《點(diǎn)絳唇》又通稱為“點(diǎn)將”,用于元帥升帳、江湖豪客的排山等,其作用是為了表現(xiàn)場面的宏大和增強(qiáng)氣氛。
〔宋〕秦觀《點(diǎn)絳唇》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jì)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shù),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清平樂
原是唐教坊曲,用作詞調(diào)名。調(diào)名來由有三種說法:一說是取自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diào)而命名。另一說法是唐李白作應(yīng)制《清平樂》三首,后來用為詞調(diào)名。還有一種說法是楊憲益在《零墨新箋》中所說:“此曲乃南詔樂,因官得名;李白之有其詞,猶之有《菩薩蠻》辭也。”
〔宋〕黃庭堅(jiān)《清平樂》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fēng)飛過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