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三國非常的熟悉,當(dāng)時也出了很多著名的人才。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諸葛亮,但是對于諸葛亮人們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諸葛亮并沒有那么聰明,只是徒有虛名而已。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劉備死后,諸葛亮的表現(xiàn)確實不那么好。但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并沒有這么簡單。
我們都知道劉備非常擅于識人,所以能夠讓他三顧茅廬的諸葛亮一定不簡單。而且在劉備臨死之前他還將自己的江山和兒子劉禪都托付給了諸葛亮,還囑咐諸葛亮如果自己的兒子不行的話,那么他能取而代之。但因為諸葛亮非常的看重情誼,所以直到他死前都沒有這樣做。
當(dāng)時諸葛亮的主要對手就是曹營,不管是司馬懿還是賈詡對諸葛亮的評價都非常高,都說諸葛亮是治理國家的奇才,言語之間也充滿了崇拜之情。而且當(dāng)時司馬懿也是在打探了敵方的軍營以后,才發(fā)出的這樣的感慨。司馬懿也明白諸葛亮的本領(lǐng)在自己之上,所以不管諸葛亮怎樣的挑釁,司馬懿都按兵不動。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北伐上面,但是每次都失敗了。主要原因就是司馬懿都從不應(yīng)戰(zhàn),而諸葛亮根本耗不下去所以就只能退兵,那么為何諸葛亮打不起消耗戰(zhàn)呢?一直到姜維那里才將其中的緣由點破。當(dāng)時姜維在臨死前就說“我計不成,乃天命也”!
難道是天命?其實并不是,這里所說的天是蜀漢的天也就是劉禪。司馬懿一直以來都受到曹氏的猜忌,而諸葛亮也一直沒有得到劉禪的完全信任。所以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他一直在糧草方面拖延,補給跟不上的話諸葛亮自然就不能北伐成功。魏國就從來不在糧草方面為難司馬懿,所以諸葛亮北伐數(shù)次都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