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身邊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一種人,就是所謂的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他們是運用自己所謂的小聰明,也就是運用所謂的“術(shù)”,通過耍一些手段,來在別人面前制造一種虛偽的印象,而獨自一個人相處的時候,或者對待另一個人的時候,又是不同的一種狀態(tài)。
他們都是通過這樣的一些手段和小聰明,來為自己謀取福利,通過一些陰險狡詐的手段,讓自己得到一些利益,這就是所謂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狀態(tài)。
其實這樣的一種手段只是一個人小聰明的一個“術(shù)”,這樣的一個人或許比較聰明,但是他們的聰明總是通過小手段為自己謀取福利,這樣的人通常沒有什么大的出息,在長久的人生當(dāng)中,這樣的人也會因為自己的小伎倆,而弄巧成拙。
而且一個喜歡耍手段,通過“術(shù)”來為自己謀求福利的人,他們在人生一個長遠的歷程之中,并不會是人生真正的贏家。
因為這個世界上都是聰明人,別人不耍手段不代表別人笨,只是別人不愿意計較,看不上這一些奸詐的伎倆而已。
一個人真正能讓自己活的舒服,也是真正的君子所為,就是要摒棄這些小手段,無論是在人前還是在人后,都能秉持著同一種高尚的品德來為人處事,才是君子所為。
這就是儒家中所說的“慎獨”的一個智慧。
在《中庸》的第一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把道加以修明,推廣與民眾就叫做“教”,道是不可片刻離開的,如果離開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也是謹(jǐn)慎的,在別人聽不見的地方也是戒俱的。
真正的君子,能秉持著道的含義去做事,能遵守著道的原則去為人。他們無論是在別人看見或者別人看不見的地方,都能夠心懷戒懼。
即使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們的言語形態(tài)也都能符合高尚品格的一種德行。
在《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寢不尸,居不客。
就是說孔子睡覺的時候不死板,家居不像接待客人或者自己做客一樣,睡覺的時候采取什么樣的姿勢,平時在家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其實就是為了說明孔子非常重視細節(jié),即使是在睡覺或者在家里的狀態(tài)都是一樣,絕不會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這就是儒學(xué)中所說的慎獨的體現(xiàn)。
“慎獨”在當(dāng)今社會上,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dǎo)意義。
如果你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當(dāng)你只是做做樣子給別人看的時候,你的行為即便是能夠隱藏得了一時,但是隱藏不了一世,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暴露。
因為一個人他的行為習(xí)性都是通過他內(nèi)心的狀態(tài)所釋放出來的,人的行為就如同內(nèi)心的一面鏡子,可以把自己內(nèi)心的所有狀態(tài),完整的反射在自己的外在之中。
如果說你做不到慎獨,只是在表面?zhèn)窝b出一套正人君子的模樣,時間久了之后,你內(nèi)心的狀態(tài)依然會顯現(xiàn)。在那個時候,別人對你的印象是非常失望的。
一個人獨處時的行為狀態(tài),會漸漸的養(yǎng)成一種習(xí)慣,在做事的時候,反而會成為慣性。獨處時的內(nèi)心狀態(tài),在思想稍有松懈的時候,在人前也就會表現(xiàn)出來,所以說你的偽裝,所有的偽善,最后通通都會大白于天下。
真正的智者是懂得慎獨,無論是在人前還是在人后的時候,都能夠心懷戒懼。秉持著一種固有的思維和高尚的品格去行事,這才是正直的君子所為。
本文由國學(xué)書舍原創(chuàng),您對于“慎獨”是怎么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