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南明掌握了國內(nèi)經(jīng)濟支柱,而且還有民心在手,即使無法再回到明朝的巔峰時刻,至少和東晉、南宋一樣續(xù)命百年是很輕松的。當時南明的軍隊數(shù)量有上百萬,其中有80萬士兵是在左良玉掌控之下,這些士兵其實并不正規(guī),其中魚龍混雜,各有私心,因此十分不好指揮,每個人都貪生怕死。
因為如此,所以即使坐擁了80萬大軍,可是左良玉卻連被清軍打敗的李自成的殘軍都打不過。這個左良玉野心很大,希望能夠篡位,自己當南明的王。于是找了個借口開始造反,沒想到的是掌握了南明大部分的軍隊卻被南明將領(lǐng)黃得功、劉良佐屢次擊敗,最終只剩下二十多萬士兵跟隨著。走投無路之下,左良玉選擇了投靠清軍,這股兵力為南明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面對著外患,左良玉不思進取,反而想要篡位,這樣的亂臣賊子掌握大軍,無疑是南明的一大災(zāi)難。雖說左良玉在造反的過程中死掉了,可是當時卻讓南明的一部分皇親國戚有了篡位的念頭,南明陷入到了一個自相殘殺的局面。當清軍在逐步吞并大順和大西時,南明依然還在爭奪政權(quán),等醒悟過來時已經(jīng)來不及了,清軍以絕對的優(yōu)勢將南明給徹底拔除了。所以說,李自成和吳三桂都不是明朝覆滅的最大元兇,左良玉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