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對于爸媽而言,哄孩子時,搖晃似乎是個“通用技能”,古今中外,同一個世界,同一種搖晃哄睡法。
婆婆哄親孫子睡覺,兒媳婦發(fā)覺情況不妙立即送醫(yī),老人坐地痛哭
小穎生了二胎之后,實在是忙不過來,就把婆婆接到了自己家來幫忙照顧孩子。
小穎第一胎是自己照顧的,所以這次二胎讓婆婆來幫忙,婆婆覺得異常高興,對孩子是疼愛有加,對兒媳婦也是關懷備至,并且毫無怨言,這讓小穎覺得真是遇到了一個好婆婆。
一直以來,只要是孩子哭鬧時,婆婆便以搖晃的方式或抱著或放在嬰兒車里把寶寶哄睡著。一天,小穎發(fā)現(xiàn),婆婆在哄小寶睡覺時,孩子出現(xiàn)了神經呆滯恍惚,感覺快到昏迷的現(xiàn)象,于是她就詢問了婆婆,婆婆說:“沒事兒,小孩子要睡覺時都是這樣。”
可是小穎心理隱隱覺得不安,于是就帶著孩子到醫(yī)院就診。經過醫(yī)生一系列的檢查,得出了結論說這是明顯的嬰兒搖晃綜合征,多虧送醫(yī)及時,不然可能會誘發(fā)腦出血等嚴重后果。醫(yī)生稱這種搖晃式哄睡方法無異于虐童行為,非常不可取。
聽到醫(yī)生這一番話,本自詡過來人的婆婆一下子慌了神,覺得特別對不起只有4個月的小孫子,更辜負了兒媳婦對自己的期望,竟傷心的不管不顧的坐地痛哭了起來。
大家可能會覺得,搖晃式哄睡小孩不是很正常嗎,十個家庭有八個這樣做過,何必大驚小怪,殊不知,潛在的三層危害等著。
搖晃式哄睡=虐童行為
1、對腦部產生損害
嬰兒頭大身子小,加之頸部肌肉嬌嫩,對頭部的支撐力很弱,難以承受較大幅度的搖晃。而且劇烈搖晃時,容易使小兒腦髓與較硬的腦殼互相撞擊,引起嬰兒頸部、頭部脆弱的毛細血管破裂,腦內或腦附近出血,或使神經連接斷裂,甚至發(fā)生腦震蕩,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加拿大渥太華兒童醫(yī)院曾對49例被搖晃而入院的嬰兒進行短期研究,其中有10%的嬰兒死亡,而生存的嬰兒中,有的發(fā)育遲緩,有的患有腦癱。
2、頸部易受傷
寶寶的頭部重量全靠頸部的肌肉和韌帶支撐,而寶寶骨骼發(fā)育尚未成熟,骨質柔軟,韌帶彈性差,難以承受大幅度的搖晃和高拋的震蕩。
3、引發(fā)局部性貧血
當被搖晃時,存在慣性,而這種慣性就會給寶寶帶來不適感。就好比成人在玩高空刺激項目一樣,身體需要承受巨大的離心力,也就是血液在搖晃的過程中會流向一邊,從而容易引發(fā)局部性貧血,寶寶會出現(xiàn)臉色蒼白、眩暈等表現(xiàn)。
由此可見,這種哄睡方式真是百害而無一利,對于孩子來說也無異于“坑娃”。那么,此時父母就應該反思,寶寶只要開始哭鬧就是要睡覺嗎?孩子睡覺時父母應該采取何種方式哄睡呢?
寶寶哭鬧≠要睡覺
很多父母有一個慣性思維,那就是孩子特別是嬰兒期的寶寶只要開始哭鬧便認為是要睡覺,于是便開始使出全身力氣來哄孩子入眠。其實父母這個時候應該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孩子是不是想出去玩了,還是渴了、餓了,還是說穿的衣服不舒服、拉大小便了等等,父母應該對癥下藥,而并非所有的事情以睡覺來處理。
哄孩子睡覺的正確打開方式
1、創(chuàng)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
大人睡覺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才能提高睡眠質量,其實,嬰幼兒也是這樣,他們對于環(huán)境的要求往往比大人更高。
因此,寶媽最好給寶寶穿上舒適的睡衣,鋪上干凈的被子,與此同時,室內溫度和濕度也要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另外光線不能太亮,更不能有噪音打擾,這樣的環(huán)境往往能讓寶寶快快入睡。
2、掌握孩子的睡眠規(guī)律
嬰幼兒時期,寶寶的睡眠時間相處較長,一般情況下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這個時候寶媽可以通過觀察掌握寶寶的睡眠規(guī)律:比如白天一般一次可以睡多久?睡醒之后可以玩多久在?這些信息的有效掌握可以幫助寶媽判斷孩子哭鬧時是真的要睡覺還是說有別的需求。
3、消耗寶寶的精力,使其快速入睡
寶寶的專注度是有限的,所以家長可以一邊給寶寶講故事,一邊用手輕輕的撫摸他的手心,帶給寶寶的觸感會影響到他們聽故事的專注度,當他們一邊感受肌膚上帶來的觸感,一邊聽我們的故事的時候,會需要消耗很多精神力,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大腦的疲憊感,就能夠睡得著了。
因此,各位家長不要再沉迷于“坑娃”哄睡中無法自拔了,這樣可能會對孩子帶來不可逆的損傷。(J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