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權的更迭絕對少不了戰(zhàn)爭,而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就肯定少不了流血事件。所以無論何時,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攻城略地的戰(zhàn)爭才是最高明的戰(zhàn)術。不過細數(shù)幾千年來有名的將領,不管是白起還是韓信他們都是以誅殺人數(shù)多而獲得戰(zhàn)神的稱號。所以,真正能夠做到這樣的人不多。然而,這樣的事情讓一個從未真正上個戰(zhàn)場的宰相做到了,這位宰相就是千古名相管仲。管仲可謂是十分有名,不管是政治改革還是經(jīng)濟改革他都得心應手,沒想到他還有不得了的軍事才能。
春秋時期,楚國憑借強大的實力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這樣的事情讓齊桓公很憤怒,認為應該找個機會教訓一下楚國。不過齊國那時的實力還沒有楚國強大,如果貿然出兵肯定會吃敗仗。于是齊桓公將他的想法告訴了管仲,當他聽到齊桓公的煩惱時,微微一笑,讓齊桓公不必煩惱,他自有辦法。管仲說只要將楚國的鹿全都買過來,不用耗費任何兵力自然就能使楚國在幾年之后乖乖投降。雖然齊桓公并不是很明白管仲的意思,但是他十分相信他,于是就放手讓他去做了。
齊國拿出二千萬錢讓中大夫王邑帶著錢到楚國的邊境,專門圈出一塊地方,用來放置買回來的鹿。當時的楚王知道這件事情仰天大笑,認為齊桓公是傻了,竟然花高價錢來購買的楚國的鹿。后來,楚國抓住這個發(fā)財?shù)臋C會,讓農民放下鋤頭全都四處抓鹿賣給齊國。在楚王的呼吁下,楚國百姓全都放棄了不賺錢土地,全國各地抓鹿。楚國的百姓生活很快得到了改善,百姓有了錢,楚國的國庫也十分的充裕。楚王十分的高興。不過他沒想到的是楚國的大部分農業(yè)都荒廢了。
后來管仲又命人高價錢收購楚國的糧食,百姓又紛紛將糧食拿出來售賣,很快楚國幾乎拿不出多余的糧食。三年之后,齊國大軍壓境,楚王沒有擔心,認為自己國庫充盈有足夠的錢來打仗。楚王到現(xiàn)在還是沒有意識到雖然有了錢,但卻缺少最主要的糧食,士兵沒有糧食吃還打什么仗。后來楚王終于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拿出國庫的錢買糧食,但是糧食的緊缺程度已經(jīng)到了有錢不賣的情況。后來楚國終于撐不住了,乖乖的向齊國投降。管仲這招看似沒有殺傷力,實則無異于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