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經(jīng)歷的挫折和困難,父母都替孩子承擔了。
結(jié)果你替孩子走的路,終將成為孩子掉進去的深坑。
溺愛,是懸在孩子頭頂?shù)囊话训丁?/span>
而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帶著點絕情。
我們熟悉的女強人董明珠,就是一個絕情而有遠見的母親。
我講兩個小細節(jié),看完以后或許你就會明白。
一個是,兒子從小學讀到大學,董明珠都沒有用車接送過他一次。
有一次,董明珠下班經(jīng)過兒子的學校,看到兒子在公交站等車,她徑直回了家。
回到家過了半個多小時,兒子才背著書包坐公交車回來。
另一個是,兒子在11歲那年,董明珠就把他送去了一所寄宿學校,讓他過早適應和家人的分離,養(yǎng)成獨立生存的能力。
她覺得這樣做能培養(yǎng)兒子剛強自立的習慣和性格。
她也沒有因為家庭的富有,就讓兒子產(chǎn)生了異于他人的優(yōu)越感。
她始終在避免讓兒子形成不勞而獲的惰性,并不是兒子想要什么,她就給他什么,而是要他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
曾經(jīng)有記者問董明珠,這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董明珠回答說:
“我最大的成就有兩個方面,一是沒有溺愛兒子,讓他能夠健康成長;
二是我使格力成為中國的名牌,并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世界名牌。”
演員袁泉在11歲時就被中國戲劇學院附中選中,她要離開父母獨自去北京求學。
到了學校以后,她經(jīng)常寫信給父母,訴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自己糟糕的情緒,甚至會說一些負能量的話。
很顯然,她有點適應不了獨自在外求學的生活,想用這種方式,激起父母的同情。
可袁泉的父母沒有妥協(xié),他們沒有因為心疼孩子就讓女兒退學回家,而是回信告訴她說:
“做父母的理解你,心疼你。切記住,在挫折面前不氣餒,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振作起來吧?!?/span>
父母的狠心,最后成就了她,袁泉在畢業(yè)以后成了一個非常出色的演員,拿到了話劇界最有權(quán)威性的三大獎——梅花獎、學院獎、金獅獎。
俗話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span>
這種愛不是控制,不是替代,而是放手。
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想要養(yǎng)出有出息的孩子,父母唯有學會放手,將成長的過程交給孩子自己。
性格和靈魂的獨立,才是一個孩子行走世間,最大的實力。
2
3歲,你退出餐桌,孩子就能學會自己吃飯; 5歲,你退出臥室,孩子就能適應獨處,一個人睡覺; 6歲,你退出浴室,孩子就會知道身體的界限在哪里; 8歲,你退出房間,孩子就會懂得尊重隱私; 12歲,你退出廚房,孩子就能學會做飯,獨立生活…
有遠見的父母從小就已經(jīng)開始培養(yǎng)起了孩子的獨立性。
莫言說過一句引人深思的話:
“優(yōu)秀的孩子多是優(yōu)質(zhì)教育的結(jié)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chǎn)物。”
這世上,任何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跡,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
它的根,在父母。
孩子的人生,終究是要自己過的。
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遺產(chǎn),不是房子、車子,而是教育好孩子,讓孩子有過好自己人生的能力。
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父母所有的無原則袒護、無底線寵愛、無理由縱容,都是在把孩子推向深淵。
有些苦,孩子必須要吃;有些路,孩子必須自己走。
給孩子一點“不方便”,才能培養(yǎng)他解決問題的能力;
給孩子一點“不順遂”,才能培養(yǎng)他逆境抗挫的能力;
給孩子一點“不關(guān)心”,才能培養(yǎng)他獨立自主的能力……
點個在看,愿你培養(yǎng)一個獨立擔當?shù)暮⒆?,而不是用溺愛,給孩子長長的人生路上挖太多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