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是一首豪邁回腸蕩氣的歌曲,歌頌了這個馬背上的民族千百年來,在山巒密林,沙漠草原上與大自然斗爭的故事。蒙古族是一個粗獷膘悍的民族,他們不畏艱險勤勞勇敢,在長期的艱苦生存中,歌舞就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他們敬畏天地,山川河流,孝敬父母,歌頌愛情,傳唱出了許多噲炙人口的經(jīng)典歌曲。如歌頌母親的《風中的額吉》送女結(jié)婚的《送親歌》《西露》歌唱山川河流的《雙合山》《土爾基山》愛情不如意的《諾恩吉雅》《韓秀英》《東山哥哥》等等,太多了,由于視頻時間有限只能稍做介紹。
電影《草原上的人們》是根據(jù)蒙古族著名作家馬拉沁夫的長篇小說《科爾沁草原的人們》改編的。講述了草原牧民與潛藏的敵特分子展開殊死博斗的故事。影片于1953年上映。
《敖包相會》是電影《草原上的人們》的插曲。曲:通福,詞:海默。
通福,男,達斡爾族。內(nèi)蒙古鄂溫克旗巴彥嵯崗蘇木,莫和爾圖嘎查人。
生于1919年2月20日,逝于1989年11月20日終年70歲。
通福自小就對音樂有著不同尋常的敏感和喜好。1935年通福就讀并畢業(yè)于莫和爾圖國民優(yōu)級學校。后考入扎蘭屯師道學校,1940年畢業(yè)。翌年東渡曰本學習提琴和鋼琴。1945年從日本回國。1952年至1954年在長春電影制片廠和內(nèi)蒙古電影制片廠從事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他一生改編和創(chuàng)作了100多首歌曲。最著名的《敖包相會》《草原晨曲》成為飛越國界的傳世佳作,享譽中外。
通福是音樂世家,一家兩兄弟,妹妹,侄女,侄孫女都是音樂奇才。享譽世界的大提琴家那木拉現(xiàn)是中央音樂附中校長,是通福二弟的女兒。
《敖包相會》是根據(jù)科爾沁古老民歌巜韓秀英》改編的。
敖包是草原上人們用石塊壘起的圓形石臺,起初是用于路標的,后來演化成草原人們聚集朝拜的地方。每年有許多人們祭祀敖包。
詞作家,張海默,男,山東黃縣人。筆名海默。生于1923年,卒于1968年。中共黨員。1941年至1944年就讀于晉察冀華北聯(lián)大文藝學院延安魯藝戲劇系。
文革當中由于反對江青,被造反派綁架到電影學院,酷刑拷打死于舞臺樂池中,逝年僅45歲。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劇作家就此隕落了。1984年殘酷迫害海默至死的某勤務(wù)員以及北影演員郭樹田因此受到了問責。郭被開除黨藉,被定性為搞刑訊逼供催殘人身迫害干部群眾,屬于情節(jié)惡劣后果嚴重的人。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詞曲美麗其格
美麗其格,男,蒙古族人。生于1928年卒于2014年1月16日享年86歲。出生于科爾沁右翼前旗,是當代蒙古族戲劇音樂的奠基人與開拓者。著名指揮家,國家一級做曲家。
美麗其格1947年考入內(nèi)蒙古文工團,開始了職業(yè)音樂生涯。1951年考取了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使他的音樂之旅越入了一個暫新的階段。國慶前夕的一天,他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閉目端坐,一遍一遍地演奏著馬頭琴。他想在琴聲和心聲的交融中尋找一種靈感,寫一首充分表達自己草原兒女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熱愛之情的歌曲?!恫菰仙鹆瞬宦涞奶枴愤@首歌曲就這樣出爐了。此后幾十年來,這首經(jīng)典歌曲唱遍了祖國大江南北。
《達雅波爾》是一首流傳在科爾沁悠久的民歌。主要講述民國年間,居住在阜新的蒙古族原著民被迫遷移到遠離家鄉(xiāng)的大興安嶺山麓。路途遙遠,貧病交加,9歲的孩子病故了。鄉(xiāng)愁和思念孩子使人們唱道:
登上那高高的興安嶺呀,
放眼眺望那遙遠的天邊。
父輩的家鄉(xiāng)蒙古鎮(zhèn)旗呀,
就象展現(xiàn)在眼前。
走下那高高的興安嶺呀,
憂心忡忡使我更加思念。
我等失去的達雅波爾,
就好象出現(xiàn)在我的身邊。
《諾恩吉雅》是民間流傳已久的蒙古族民歌。諾恩吉雅自幼生長在科爾沁草原,是奈曼旗境內(nèi)老哈河一帶明仁蘇木博爾梯廟嘎查人氏。她父親德木楚克道爾吉是奈曼旗老哈河邊區(qū)和博爾梯廟大總督。也是清代奈曼王府第十一任王爺?shù)履境嗽嫉陌?。諾恩吉雅是貴族千金有著金色的童年過著優(yōu)渥的生活。清代分布在廣袤草原各地轄區(qū)的官員頻繁的聚會,在一次聚會中他父親看中了錫林郭勒東烏珠穆沁旗王爺布仁巴雅爾的長子包德畢力格,便把她許配給包德畢力格。到了婚期諾恩吉雅揮淚哭別父母嫁到了遙遠的異鄉(xiāng)。老哈河是錫拉木侖河的源頭,距離東烏珠穆沁草原路途遙遠。春來秋往,蟬鳴鳥唱,風聲雨聲伴著河流的水聲,激蕩悠長。久別故鄉(xiāng)的諾恩吉雅遏止不住思鄉(xiāng)的情感,遙望著東方,呼喚親人,呼喚故鄉(xiāng),婚后不到一年就逝去了。陪送他的一匹棗紅馬拖著韁繩徘徊在老哈河、海青河岸邊。當時這件奇聞傳遍了奈曼、敖汗、翁牛特旗等地,因此在這些地方同時也產(chǎn)生流傳了這首歌。這首民歌交融和流溢著濃郁甘醇和催人淚下的憂婉曲調(diào),如訴如泣地敘說了諾恩吉雅美麗動人而又悲切凄婉的故事?!吨Z恩吉雅》是一首敘事體民歌長達30段,現(xiàn)收集整理的共16段,譯文并非蒙語直譯而來。
《紅連長哥哥》這是一首科爾沁民歌。杜爾伯特旗詞典有這首歌的介紹。,稱為《郝連長哥哥》。說的是民國初年郝連長和滿曉姑娘的故事。
也許是紅連長因官差公辦來到草原少許時間就又回到內(nèi)陸,留下了一個年輕女子對他的刻苦思念。歌曲緩慢起伏的旋律和空曠的意境顯示出姑娘心中的凄涼悲愴。歌手蘇亞用低沉悲涼的歌喉唱道:
長的比山巒高的那是紫檀樹么?
我的連長哥哥喲,
順著巖石流淌的是山澗的泉水,
我的連長哥哥喲,
黑夜的夢境里也忘不掉的是
我的連長哥哥喲。
飄著麝香氣的紅綢衣喲,
縫好了為給你穿上,
我的連長哥哥喲,
只因你久久不回來喲,
才把它扔進火里燒了。
《我在納林湖等著你》納林湖位于西蒙烏蘭布和沙漠東北部地區(qū)的巴彥淖爾,是知名的旅游景區(qū)。湖水煙波浩瀚,鷗鳥迴旋翠葦搖曳,有著沙漠明珠之稱。
《圖什業(yè)圖正月瑪》這首古老的爰情民歌,表現(xiàn)了女子思念戰(zhàn)場上的丈夫的焦慮心情。
演唱者白玉花,1982年12月3日生于興安盟科右旗。畢業(yè)于內(nèi)蒙古大學藝術(shù)學院音樂系。碩士研究生。
1964年大型史詩東方紅演出時,胡松華根據(jù)民歌正月瑪改編的《贊歌》唱遍了中國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