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傳統(tǒng)文化條件下,按規(guī)范禮儀典籍《儀禮》和中國第一部詞典《爾雅》的設(shè)定和詮釋,同父叫兄弟或昆弟,同祖叫堂兄弟,同曾祖叫從堂兄弟或從兄弟,同高祖叫再從兄弟。古典文獻里的兄弟,一般都是指親兄弟。
(2)現(xiàn)實生活中,按《辭?!返尼屃x和一般居民語言邏輯,同父叫親兄弟,同祖叫叔伯兄弟,同曾祖叫堂兄弟,同高祖叫族兄弟。一般講他是我兄弟,泛指沒出五服的兄弟,具體是什么性質(zhì)的兄弟要單獨解釋。
(3)兄弟之間有喪,怎么居喪?喪服是幾服?各地傳承不同,習(xí)俗也不一樣。但請注意:所有禮儀規(guī)定和講究,在典籍文本中都是有明確規(guī)定的。我們以《儀禮---喪服》和《大明會典---喪服》為依據(jù),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供大家參酌與評述。
(4)《儀禮》是典籍文本,夏商時期就有,西周時輯錄成冊。《大明會典》是制度文本,基本內(nèi)容是朱元璋主持編撰的《皇明祖訓(xùn)》,明英宗時期綜合輯錄。打個比方,用現(xiàn)在的話說,《儀禮》是指導(dǎo)思想,相當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大明會典》是具體實施的規(guī)章制度,相當于中共中央或國務(wù)院文件。
記住,我們現(xiàn)在流行在民間的禮儀規(guī)制,就是從明清兩朝順延下來的?!洞竺鲿洹泛汀洞笄逋ǘY》是基本來源。

(5)親兄弟是二服“齊衰”不杖期,居喪一年
《儀禮----喪服》在列舉二服“齊衰”居喪范圍中有:“昆弟。昆弟之子。”昆,兄也。
《大明會典---喪服》有:“齊衰不杖期。為兄弟,為兄弟之子?!?/p>
就是說,兄弟和兄弟的兒子有喪,作為弟兄和叔伯,喪服居喪都是一樣的,“齊衰”不杖期一年。
喪服分五等,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民間對應(yīng)解讀為一服、二服、三服、四服、五服。
(6)叔伯兄弟是三服“大功”,居喪九個月
《儀禮----喪服》在列舉三服“大功”居喪范圍中有:“從父昆弟?!彼^從父昆弟,就是父親是親兄弟的兄弟。即現(xiàn)在的叔伯兄弟。
《大明會典---喪服》有:“大功。為同堂兄弟。為同堂兄弟之子?!边@里的同堂兄弟,包括從父兄弟和從祖兄弟,即近堂同祖父叔伯兄弟和遠堂同曾祖的堂兄弟。

(7)堂兄弟是四服“小功”,居喪五個月
《儀禮----喪服》在列舉四服“小功”居喪范圍中有:“從祖昆弟?!彼^從祖昆弟,也叫從堂兄弟或從兄弟,就是祖父是親兄弟的兄弟,即現(xiàn)在的堂兄弟。
《大明會典》將堂兄弟由四服“小功”提高到三服“大功”。
請注意:《儀禮》所謂堂兄弟是指同祖兄弟,《大明會典》所謂堂兄弟,包括同祖兄弟和同曾祖兄弟。我們現(xiàn)在所謂堂兄弟,按《辭?!返慕忉?,特指同曾祖的兄弟。
實際生活中,許多地方許多人,將同祖兄弟和同曾祖兄弟都叫堂兄弟,就是從《大明會典》來的。有點亂,亂源就在這兒。
(8)族兄弟是五服“緦麻”,居喪三個月
《儀禮----喪服》在列舉五服“緦麻”居喪范圍中有:“族昆弟?!彼^族昆弟,即三從兄弟或再從兄弟,也就是同一個高祖父的兄弟,現(xiàn)在叫族兄弟。
《大明會典》有:“小功。為再從兄弟?!彼^再從兄弟,就是比從堂兄弟再遠一級的兄弟,即同高祖的兄弟,即現(xiàn)在所謂族兄弟。
《大明會典》將族兄弟由五服“緦麻”提高到四服“小功”。

(9)血緣親人,分縱向五服和橫向五服。所謂縱向五服,即直系親屬,以自己為參照,向上是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向下是子、孫、曾孫、玄孫。所謂橫向五服,即旁系親屬,以自己為參照,男性為同父親兄弟、同祖叔伯兄弟、同曾祖堂兄弟、同高祖族兄弟;女性為同父親姊妹、同祖叔伯姊妹、同曾祖堂姊妹、同高祖族姊妹。
(10)在喪服制度上,女性未出嫁在家,與兄弟是一樣的,一旦出嫁,在娘家的喪服降等,在婆家的喪服提升。
未嫁女為父居喪,一服“斬衰”,居喪三年。出嫁女為父居喪,三服“大功”,居喪九個月。但媳婦為公公居喪,一服“斬衰”,居喪三年。在傳統(tǒng)喪禮上,家庭關(guān)系大于血緣關(guān)系。媳婦是家人,出嫁女兒是外人。
未嫁女在家,禮儀位分比照兄弟。女性一旦出嫁,對娘家人來說,就是親戚,原有的禮儀位分降等。原則上講,出嫁女在婆家,禮儀位分比照丈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