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茶的養(yǎng)生功能,古往今來已廣為人知,歷代古籍上多有涉及?!渡褶r食經》記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比A佗《食論》記載:“苦茶久食,益意思?!标懹稹恫杞洝酚涊d:“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支煩、百節(jié)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p>
李時珍認為,“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又兼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span>
由此可見,古人已認識到茶有助長神志、愉悅身心、解酒降火、解乏祛病、延年益壽的基本功效。人們通常說的養(yǎng)生,不僅指重視生命、調養(yǎng)身體的物質養(yǎng)生,還包括修身養(yǎng)性、涵養(yǎng)道德的精神養(yǎng)生。當代茶圣吳覺農在《茶經述評》一書中提到:“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可以說,飲茶是一門藝術之道,也是一門養(yǎng)生之道。陸羽制定了一套系統嚴密的茶事規(guī)范,是中華茶道的首創(chuàng)者,是詮釋養(yǎng)生之道的身體力行者。在《茶經》一書中,陸羽已經注意到茶葉藥用保健的功效?!兑恢础菲岬剑骸叭魺峥?、凝悶,腦疼、目澀,四支煩、百節(jié)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p>
現代科學表明,茶具有消疲提神、清熱止渴、清心明目、利尿解毒、降壓瘦身等基本功效,對人體具有許多益處?!读嫛菲€提到:“至若救渴,飲之以漿;蠲憂忿,飲之以酒;蕩昏寐,飲之以茶?!?/p>
這里進一步指出茶與解渴的水、解悶的酒不同在于它的提神醒腦功效。經科學研究,茶葉中具有四百多種化學成分,其中咖啡堿含量極高,這種物質的作用是能使人腦中樞神經處于興奮狀態(tài),促進細胞新陳代謝,加速體內血液循環(huán),因此飲茶能使人精神振奮,減少困倦。茶葉保健還受人為因素影響?!兑恢础菲岬剑骸安刹粫r,造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
茶葉如果不在采摘季節(jié)內采取,制作工藝不精細,或者在采制中混入有污染的物質和有毒的雜草,喝了這樣的茶就會生病。簡言之,若要品飲好茶,保養(yǎng)身體,須謹慎地確保茶葉的采摘加工過程完美。另外,陸羽還提倡清飲的飲茶方式,反對“痷茶”和調飲。所謂清飲,就是茶中不添加其它佐料,維持茶葉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屬性,講究茶水的原汁原味。關于“痷茶”,《茶經》上記錄:“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貯于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痷茶。
陸羽并不贊成這種做法,茶葉經過斫、熬、煬、舂后再把它裝在瓶子瓦罐中,飲用時直接用開水沖泡,那么茶的原味不如煮茶時那么自然地散發(fā)出來。而調飲,就是煮茶時往湯添加蔥、姜、棗等各種佐料?!读嫛菲岬剑盎蛴檬[、姜、棗、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陸羽把這種茶水視為“溝渠間棄水”。
但是,這種清飲法明顯具有片面性。陸羽生活時代雖然普遍形成煮茶的社會風氣,但民間也存在著泡茶的方式。而宋代以降,泡茶法取代煮茶法,流傳至今?!耙詼盅伞钡呐莶璺ㄍ瑯舆m用于當代社會。然而,調飲法并不比清飲法差。毋庸置疑,不添加佐料的確保留了茶的原味,但往茶中添加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并不會減少茶的藥用保健功效,因為這些植物中本身就帶有一些營養(yǎng)物質,不僅可以調味,還能增加營養(yǎng)成分。明清至今,混合茶普遍流行,其中以花茶為代表,把多種花朵混合在一起增加茶香,尤其存在于南北方廣大地區(qū)和少數民族的飲茶習俗中。
《茶經》的養(yǎng)生思想包含物質養(yǎng)生和精神養(yǎng)生,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藥用保健,提倡清飲;講究中和,倡導適度;修身養(yǎng)性,精行儉德;崇尚自然,天人合一。陸羽創(chuàng)造性地將茶的物質特性與中國文化特質相結合,突破了本身所具有的飲用價值。茶作為風靡全球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不僅具有藥用保健的天然特性,通過品茶還能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靜心自悟,在注重外在事物與內在修為的統一中實現人格升華,從而契合“天人合一”的養(yǎng)生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