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種類繁多、質(zhì)量不一,加上評估者具有各自不同的審美觀,所以對同一奇石就會有不同的評價。不過對于奇石的品評,還是有著主要的標準,我們對理想的奇石評價通常是:天然并且保存完整的石體、奇特且具有可觀賞性的造型、石體色澤鮮明厚重、紋理清晰別致,整體看起來有韻味和石頭本身的一種年代感。只有具備了上述的標準,我們才能稱之為奇石。
根據(jù)奇石的材質(zhì)不同,可以分為硅質(zhì)、泥質(zhì)等種類。根據(jù)奇石原石的成因,可分為沉積巖質(zhì)、變質(zhì)巖質(zhì)、火山巖質(zhì)、隕石質(zhì)等種類。對奇石石質(zhì)的鑒賞,可以從硬度、質(zhì)感、光澤、密度等方面進行。如果內(nèi)質(zhì)堅硬,石表有質(zhì)感,或粗獷,或細膩,這樣的石頭就是一方好的奇石。
奇石的硬度一般在4度以上,硬度越高,質(zhì)地越細膩。不過奇石需要適當?shù)挠捕?,不是硬度越高越好,過硬缺乏情韻,過軟則容易脆碎、風化。重陽節(jié)是指每年的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如上圖分享的“穆棱紅”,是一種火山巖的石質(zhì),從表面上看有質(zhì)感,時而粗獷,時而細膩。表面的花紋奇特、紋理時而如花朵點綴,時而如龍虎盤踞,形象生動。經(jīng)測量硬度為6.5左右。
奇石因為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天然形狀被稱為石形。
有些奇石的石形具有一種抽象意味,有些奇石不需要雕刻,天然就與某類具體物品相似。
石形完整,沒有殘缺破損,造型富有韻味的石頭就是理想的奇石。鑒賞奇石的時候,需要辨別石體是否有粘合的痕跡。有時一種天然的奇石,不同的鑒賞人在觀賞過程中就會收獲不同的感覺,就如同這些奇石對不同的人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然后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認同感,也許這就是觀賞奇石的樂趣,也許這就是奇石的神秘感,也許這也是有些奇石有性格要有有緣人來欣賞。
如這圖,有人說在石頭底下壓著一個石猴,有人說這個是福娃,也有人說像一虎頭,也許這就需要石頭的有緣人來給他命名了。
石色指的是奇石所具有的天然光和色彩。
一般來說,色澤純正的是較為貴重的奇石。但是根據(jù)奇石種類的不同,石色的標準也不同。具體和抽象石類的色彩以沉著古樸色系為佳,如果一方奇石色澤單純或者出現(xiàn)多重色彩巧妙搭配,也有可能是商品。
如上圖,顏色豐富、色澤醇厚,好似這五行八卦,又如年輪,講述這傳奇的故事。
石紋指的是奇石表面天然形成的紋理或是褶皺。
奇石的各種花紋是在成巖時期受礦液浸染而形成的。形成奇石圖案的重要元素是紋理,特別是對圖案石來說,紋理美觀耐看,搭配合理是評價圖案石的重要指標。好的奇石必須是脈絡清晰、線條流暢。
分享幾個最近收集撿到的寶貝。
這是一種種子化石,玉化非常好,紋理清晰,線條均勻流暢。
奇石以形、色、質(zhì)、紋理、聲綜合表現(xiàn)意境和氣韻,中國賞石文化受儒家思想影響,主張以德賞石,賞石修德,通過賞石,學習石頭的表里如一的質(zhì)樸品質(zhì)。此外道家思想對自然的崇尚,對意境的追求也被后人運用到奇石的陳列和養(yǎng)護中。
一個有字的石頭配上奇形的樹根,別有一番韻味。
某些石頭在敲擊之后會發(fā)出悅耳的聲音,比如在先秦時代被用來制作樂器的靈璧石。不過這只是某些石頭的特性,這些石頭的審美和收藏價值也會相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