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愛喝酒,但酒量卻參差不齊,對酒的熱愛程度也不一樣,在這其中有這么一類“神奇”的人,我們好管他們叫“酒膩子”。
放過去,酒膩子大概說的是一天不去小酒館就難受,二兩白酒能喝上半天兒,下酒菜有沒有都無所謂的人;還有人說酒膩子是好喝酒,但是又喝不了多久,而且這酒一下肚,準鬧酒炸,逮誰看誰不順眼,跟誰都要掰飭上幾句的人;也有人管見天在小酒館里呆著,整天油嘴滑舌蹭人酒喝的人叫酒膩子。
原先,東城的森隆,南城的鐵門,西城的禾豐都是整天整宿開著的飯館,聽說去這喝酒的大多都是酒膩子。
過去生活條件差,吃飯都費勁,“酒膩子”們把錢都花在喝酒上了,自然也就沒錢再買下酒菜了。過去那會,您知道它們都拿什么當下酒菜么?
既然今兒咱單拿出來聊這事了,那小編今兒絕對不跟您聊花生米這類的,因為這些下酒菜太普通了,要說就得說幾個讓您不得不服氣的。
酒膩子下酒菜排行榜第一名:鐵釘子
咱也不是說別人的文章寫的不好,您看好多講酒膩子的文章都沒寫鐵釘子,這可真真的不行?。?/p>
放過去吃飯都難,況且酒膩子指的一般都是一天到晚沒事兒坐小酒館(小飯館)里窮喝的主兒。掙的那點錢,全花在酒上了,自然是沒有富裕的錢來買下酒菜了。雖然干喝也不是不行,但確實差點意思。于是......舔釘子就出現(xiàn)了......
現(xiàn)在的小年輕可能覺得舔(嘬)釘子這事太不可思議了,但在過去這是真實存在的。講究點的,往小碟子里倒上點醬油或是醋,先拿釘子蘸上點“料”,再舔(嘬)。據(jù)說這樣配上白酒,能咂摸出甜味來。不講究的就直接上嘴舔(嘬)了。
小編琢磨著不管是嘬,還是舔,不是都容易傷著舌頭么?
酒膩子下酒菜排行榜第二名:石子兒
小編過去住平房的時候倒是真見過舔釘子的,但咂摸石子兒就只在電視作品中見過了。
您可別小瞧了這石子兒,在“酒膩子”的手里它們可是心肝寶貝,直接揣兜里那肯定是不成的,必須得拿紙給它包起來,或者放在特制的小布袋里。
至于怎么用,跟上面的釘子差不多,把石子泡到醋啊、醬油之類的調(diào)料里,咂摸一下石子兒,再喝上一口酒的。
酒膩子下酒菜排行榜第三名:大鹽粒兒
和前兩個物件比起來,這個算是正常一點的了,雖然聽名字就覺得咸吧。
這算是比較老的一種下酒菜了,而且用它來當下酒菜的人也比較少,因為在過去那個年代,想弄到鹽粒兒可不是件容易事。
一般都拿它怎么配酒喝呢?據(jù)說有兩種方法,一是舔一口鹽粒喝一口酒,另外一種就是在喝完最后一口酒之后在嘴里含上那么一丟丟。
可是這樣不會覺得齁么?
寫到這,小編想跟您解釋上一句,上面這些都是我道聽途說的,您要看我哪說錯了,就麻煩您給我指出來,也好讓小編在留言里漲漲知識的。
俗話說:“小酒怡情,大酒傷身”,咱誰也不愿意讓人說咱是“酒膩子”。您瞅這夏天馬上就要來了,咱在外面喝酒的時候悠著點,在家也別喝多了,健康最重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