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香型分很多,菜肴菜系的種類更是不勝繁多,不同的香型根據(jù)其本身的口感特色需要搭配不同種類的菜肴,這樣才能讓酒香和菜香更好的結(jié)合,給飲用者帶來更為完美的味蕾體驗。
今天,就先來說一說,在北京喝清香型白酒的時候,我和身邊的朋友經(jīng)常喜歡搭配什么樣的下酒菜。
清香型白酒屬于香氣香味最為寡淡的白酒類型,喜歡喝清香型白酒的朋友大都是喜歡該酒的凈爽和凜冽,因此清香型白酒所搭配的菜肴應該盡量避免過于辛辣和腥膻,這也是北京和山西菜系一直秉持的傳統(tǒng),擅長以咸鮮為主,搭配的肉類即使偏油膩,但不會以辛辣材料烹飪。
在這里,我們就不過多討論餐桌上的常見大菜了,就單聊一聊日常喝酒的下酒小菜。
在北京,不管喝什么酒,拍黃瓜都是一道很受喜愛的下酒菜。黃瓜的清香味道和清脆口感,加上里面的大蒜和陳醋,絕對是喝酒的時候解膩下酒的不二之選。會做拍黃瓜的朋友都知道,拍好的黃瓜撒上調(diào)料后,不能用筷子或其它餐具來拌勻,而是一定要下手抓,邊攪拌邊揉搓,這樣做出的拍黃瓜才好吃。在外面的酒局上,經(jīng)常還會出現(xiàn)大魚大肉剩下很多,但拍黃瓜可以吃掉兩三盤的現(xiàn)象。我和我的小伙伴就曾經(jīng)跑到小酒館,兩個人只點了一瓶二鍋頭和兩盤拍黃瓜,美美得喝了一頓酒。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炸花生米,從我兒時記事起,長輩們的酒桌上就永遠都不會少的一味經(jīng)典下酒菜。飽含油類物質(zhì)的花生嚼在口中,越嚼越香,兩粒花生米,一口二鍋頭,絕配!炸花生米特別講究油溫的控制和出鍋的時機,由于被熱油炸過的花生自身還帶有一定余熱,因此一旦等到花生米徹底變色再出鍋,那就會把花生米炸糊了,一定要提前出鍋,讓花生米的自熱把自身炸透。有些朋友喜歡在炸好的花生上面撒糖,有些朋友則喜歡撒鹽,我個人一直偏向于撒鹽,不知道各位更偏愛哪一種呢?
涼拌素什錦這個菜非常的百搭,隨著原材料的增減,它也可以有著千變?nèi)f化的構(gòu)成元素,但主材料永遠是由煮花生米、芹菜、胡蘿卜三要素組成,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增加腐竹、豆腐絲、木耳等各種食材。如果說,喝酒的時候只能選一個菜作為下酒菜,相信很多朋友都會選擇素什錦,同一盤菜吃出五六種味道和口感,讓每一口酒都能喝出不一樣的感覺。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松花蛋也叫皮蛋,經(jīng)典的吃法主要為姜汁皮蛋、皮蛋豆腐和皮蛋瘦肉粥三種。但從我兒時的記憶中搜尋出來的最經(jīng)典吃法,恐怕還是姜汁皮蛋,而身在北方的我,也更習慣稱其為姜汁松花蛋。猶記得小時候,每次回姥爺家,姥爺、舅舅和父親一起喝酒的時候,除了燉肉、燉魚外,姜汁松花蛋和炸花生米都是酒桌上永恒的主題,這兩樣菜因為烹飪方便,也成了老泰山招待女婿時,為了更顯得菜品豐富而必須要有的菜品。姜汁松花蛋的制作,簡單到了極端的地步,其中最難的步驟無非也只是切姜末的這一個環(huán)節(jié)。切好的姜末和醋、醬油一起調(diào)勻,再均勻地灑到已經(jīng)切好的松花蛋上,一盤美味的下酒菜就算完成了。一口酒,一口松花蛋,慢慢細嚼,越嚼越香!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老話說,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這道菜,不管是在物資困難時期,還是在生活富足的現(xiàn)在,都是夏天時飲酒人喜愛的下酒菜。小蔥的清香外帶一絲絲甜辣,豆腐嚼在嘴里泛出的陣陣豆香,外加一口高度白酒的回甘,別提多美了。可惜的是,現(xiàn)在的很多豆腐因為原料和工藝的問題,嚼在嘴里已經(jīng)沒有很濃郁的豆香味了,因此這道菜也在逐漸的淡出人們的視野。另外,除了小蔥拌豆腐,香椿拌豆腐也是一種很值得推薦的北京吃法,只可惜很多朋友吃不慣香椿的味道。
攤雞蛋算是一道熱菜,但主要作用還是下酒,因為這道菜并不下飯。記得小時候,家中來了客人,與父親對飲,父親總說菜不夠,再添一道下酒菜,讓母親去攤個雞蛋。因為這道菜制作簡單,在酒局進行一半的時候增加這道菜非常容易,五分鐘左右就能上桌,而攤雞蛋也要趁熱吃,所以這道菜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酒局菜品的替補陣容中。一般情況下,雞蛋都是和小蔥一起攤的,但作為北京人的我,依舊更熱愛香椿攤雞蛋,每年香椿下來的時候,總是喜歡拿著新鮮的香椿攤上兩個雞蛋,喝上兩口二鍋頭。
說了那么多素菜下酒菜,再來說說葷菜。肉皮凍這道菜,其實更適合夏天吃,炎炎夏日回到家中,坐在桌前,冰箱里剛拿出來切成片的肉皮凍,蘸上一點香油、醋、蒜調(diào)成的香汁,滋溜一口,從進嘴到下肚,全都透著那么股涼快勁兒,別提有多舒爽了。
涼拌耳絲,俗稱拌豬耳朵,有時候清拌,有時候加些黃瓜絲,一口下去黃瓜的清香和豬耳朵的肉香搭配的渾然天成,如果放點醋汁再加上一點蒜末,更是解膩又解饞的下酒佳品。很多人家中自己煮的豬耳朵經(jīng)常會煮的很爛,其實我更喜歡外面熟食店買回來的豬耳朵,煮的不是很爛,更有嚼勁。
燉肘子和燉豬頭肉比較像,在這里我就一起說了。各家各戶的燉肘子可能都會或多或少的有差距,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就好比一百萬個北京人炸出來的醬會有一百萬個味道。我更偏愛的是偏咸一點的,燉的很爛的肘子,燉前去骨并用繩子捆綁結(jié)實,燉好后放涼后切厚片,一口下去肉香滿嘴,不管是喝上一口白酒,還是吃上一口剛出鍋的熱烙餅,都是堪稱一絕。并且,因為肘子內(nèi)飽含油類物質(zhì),喝酒的時候給胃里墊個底,能讓你比平常多喝上那么一兩酒。
白水羊肉這道菜是很有特點的清真菜,在北京以外地區(qū)也很有市場。其實除了白水羊肉以外,白水羊雜和白水羊頭也很受歡迎。這道菜最為重要的是要做到?jīng)]有膻味,尤其是輕料烹飪要做到?jīng)]有膻味更為難得,這就對羊肉的選材有很高的要求。因為常去大西北工作和旅游的緣故,我對羊肉的口感更是極其刁鉆,對于草原羊肉很是抵觸,認為草原羊肉特別膻臭,而更喜歡戈壁灘的羊肉。尤其是新疆喀什地區(qū)的多浪羊和巴爾楚克羊,該地區(qū)的羊因為常年在鹽堿地生活,使用沙棘類植物,飲用冰山融水,因此肉質(zhì)鮮美、毫無膻味并且奶香四溢,即使用白水烹煮,只放鹽和蔥,羊肉也毫無膻味??梢哉f是做白水羊肉的頂級食材。做好的白水羊肉,放涼后切成條狀或片狀,不用任何蘸料直接入口,瞬間肉香和奶香滿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