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選出對古人誤解最深的幾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肯定是排在第一名。
因為這句話的涉及到每一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特別容易被記住。當(dāng)一個人被逼到了生命的死角上,必然會想起這句話,當(dāng)一個人為自己的自私和貪婪辯解的時候,也一定用這句話作為理論依據(jù)。
然而理解這句話的關(guān)鍵在于第三個字。這個“為”字,到底應(yīng)該讀四聲還是應(yīng)該讀二聲。
如果讀成了四聲,就會解釋成“為了”,全句的意思是:人做事如果不為了自己,一定會為天地所不容。
如果讀成了二聲,就會解釋成“修為”,全句的意思是:人如果不提高自己的修為(道德修養(yǎng)和文化素質(zhì)),那么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有的人說這是民間的俗語,有的人說這是佛經(jīng)中的話語,但無論是儒家還是佛家,從思想的出發(fā)點來講,都不能講這么負(fù)能量的話語。
再來看第二句!
這句話,純粹是以訛傳訛,原文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按照傳統(tǒng)的對偶,量和度放在上下句中,肯定沒問題,但量和毒放在一起,完全不搭啊。 這個稍微想一想就能想通的。
如果相信這樣無毒不丈夫,那么做事就是狠毒,做事狠毒的人,能得到別人的認(rèn)可嗎,這種大丈夫算是什么大丈夫呢?
有些詞語因為發(fā)音相近,被人誤讀,誤傳。比如逃之夭夭這個詞,本來詩經(jīng)中的桃之夭夭,是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來比喻新娘的漂亮,但后來因為和逃的發(fā)音一樣,所以竟然演變成了逃之夭夭,成了逃跑,逃之大吉的意思。
現(xiàn)在大家也似乎故意在用這種諧音的詞語,比如下面這幅畫中······
快,關(guān)注山東秀才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姿勢-------知識
其余的還有:同學(xué)----------童鞋;同志們---------筒子們;這樣子------醬紫;藍(lán)瘦香菇---難受想哭等。
這些詞語的流行表面上看是一種幽默的說法,實際上反映了平翹舌部分的普遍問題。
但這些詞語的流行,真的沒有任何創(chuàng)新,反而是一種傷害。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與“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兩句話,誤解最深,流毒最廣,古人看到今人這么理解,也會哭著搖頭嘆息,這幫子不肖子孫??!
各位看官,您周圍的人,會不會經(jīng)常說這兩句超級自私,超級狠的話呢?
傳遞正能量,向他們普及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