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們都在分析國家宏觀大勢、城市板塊分析,但今天我想來談談最落地的產(chǎn)品,畢竟住在一個房子里,每天真正陪伴自己的不是小區(qū)里的花草樹木,而是屋里的戶型,戶型的合理性,才是最影響我們的居住體驗感和后期二手房能賣得上價的。
本文將從戶型的幾大注意事項來幫助我們挑選一個好戶型。
格局不合理
剛拿到戶型圖的時候,格局是我們最直觀、最簡單的判斷因素。
1格局是否方正
房子戶型方正幾乎是每個購房者最關(guān)心的問題,缺角的戶型即使拋開風水的因素,用起來也很雞肋,幾萬一平買來的空間最后卻用不上,豈不成了冤大頭。
2進深開間是否適宜
開間,是一間房的左右寬度,進深,則是指這間房從門的位置到最里邊有多深。簡單說,開間就是寬度,進深就是長度。
開間越大,采光效果越好;進深越大,空間的利用率越高。
通常來說,進深開間比介于1:1.5之間較好,我們可根據(jù)自身需求來挑選。
朝向不合理
朝向比較好理解,對大部分南方城市來說,東南方向朝向比較好,但北方會更喜歡正南朝向。
要注意的是,客廳和主臥一定要朝南,因為這兩間屋的利用率是最高的,值得享受最好的朝向。
比如下圖:
乍一看,戶型正南正北朝向,而且南北通透。
仔細看,好好的南向優(yōu)勢都被廚房和衛(wèi)生間霸占了,導致客廳成了北向,兩個次臥也朝北,真是該有的沒有,不該有的又都占盡了。
我們評估戶型時,一定要注意景觀資源與朝向的關(guān)系,把南向開間最大化利用起來,使戶型內(nèi)的客廳和房間都能最大程度地享受到好的朝向和景觀資源。
次臥可以朝北,也難免朝北,不是太大的問題,畢竟人更多的是在臥室休息,休息時間絕大多數(shù)是夜間,對于陽光需求不大。
但客廳如果不能朝北。因為,要知道,人大多數(shù)的白天時間都是在客廳的,朝北的客廳冬季或者回南天陰冷潮濕,加上不亮堂,會非常難受。
功能不合理
看完戶型的大體格局之后,我們可以開始研究每個空間的功能布局。
1動靜是否分區(qū)
動區(qū),是活動頻繁的區(qū)域,如客廳、廚房、餐廳;
靜區(qū),主要供家人休息的地方,如臥室、書房。
二個區(qū)域空間,分隔越清晰越好,盡量不要有交割。
上圖動靜分區(qū)是做得比較好的,把休息區(qū)和活動區(qū)分布在房子內(nèi)外兩側(cè),不要相互交錯。保證了我們在會客、娛樂或家務時能夠輕松自如,也不會打擾到休息的家人。
但太小的不過百平的房子就不用糾結(jié)動靜分區(qū)了,畢竟你站在房子的這頭說話,不關(guān)門的話那頭聽的清清楚楚,也沒有動靜分區(qū)可談。
2廚衛(wèi)是否適宜
廚房、衛(wèi)生間這兩個濕氣重且容易產(chǎn)生污垢的區(qū)域,要和我們干凈整潔的臥室盡量遠離。
比如,廚房是生活中最主要的污染源,集齊了噪聲、油煙油污還有污水。
所以,廚房的布置要盡可能地靠近入戶門,從外面帶回來的食材,用最短的距離就可以歸置到廚房。這也是大多數(shù)開發(fā)商會做的設(shè)計,如果開發(fā)商把廚房藏在里邊,那就要斟酌一下了。
動線不合理
動線,聽起來復雜,實際上就是指,你在家里活動的路線,也就是你從一個區(qū)域走到另一個區(qū)域的路徑。
動線不合理的話,真的是“足不出戶便日行千里”,光在家里走動,微信步數(shù)都能蹭蹭破千。
夸張嗎?我們可以看下不合理的動線是什么樣的。
我們可以將生活軌跡畫到戶型圖上,一般家里的主要動線有三類:家人動線、家務動線、訪客動線。
以下圖為例,畫出三大動線:
從上圖可以看出,,三條動線有很多重復交叉的地方,這就意味著:
1)家人動線,因為房間分別布局在戶型的南北兩端,你和家人日常溝通,進入房間,要不斷從電視背景墻那里來回穿梭,不僅費事,還會影響家人看電視。
2)家務動線,曬衣服要穿越整個客廳,走進次臥,才到陽臺,如果次臥你婆婆或者兒子在休息,曬衣服是要挑準時間的,而且該次臥的家人隱私也被打擾,雙方都沒有愉悅的體驗。
3)訪客動線,迎客進門后,要穿過次臥才能到達沙發(fā)就座,如果次臥剛好有人,則顯得十分不方便。當然,如果是4-5房這個問題相對難避免,但三房大多數(shù)戶型都可以避免。
合理的動線應該是避免互相交叉干擾,把人都井井有條的歸置到位。
所以,動線的選擇要注意2點:動線交叉少;每一步的距離都盡量短。
尺寸不合理
你是不是也遇到過,看著戶型圖,麻雀雖小都五臟俱全,但就是估不出這個房間到底多大,這個客廳多寬?
或者,明明買了標準規(guī)格的家具家電,才發(fā)現(xiàn)根本放不下?
因為戶型圖中的尺寸一般是標在墻體中縫,不是準確的室內(nèi)凈尺寸,要得到能使用的空間,我們必須要減去墻體厚度。
一般來說,墻體的厚度分厚、薄兩個尺寸,厚墻20公分,薄墻10公分。但實際上,因為抹灰的問題,大多數(shù)時候?qū)嶋H是24公分和12公分,如果貼好瓷磚,每一面又會增加3公分。
戶型的外圍通常都是厚墻,室內(nèi)會有部分薄墻,下圖為部分厚墻、薄墻示意:
1)兩邊都是厚墻,一頭減一個12公分,即減24公分;
2)一邊是厚墻一邊是薄墻,減18公分;
3)兩邊都是薄墻,減12公分;
4)特殊情況:其它的不能算出來的尺寸,可根據(jù)已經(jīng)計算出的尺寸,等比例推算。
這樣的計算雖然復雜,但是我們可以了解實際的得房率是多少,而不用被開發(fā)商的公攤率、得房率忽悠;
最重要的是,拿這個尺寸去規(guī)劃家居家電房間的格局。
然后再來說說這幾年大火的全生命周期戶型。
那何為真正的全生命周期戶型?
從一個普通用戶的角度來看,一套房子,我可以自由的把房間改大改小,自由的想要幾個房間就設(shè)置幾個房間。想做套房做套房,想做獨立空間做獨立空間。
這樣的設(shè)計才是真正的全生命周期戶型。
自己親自裝修過房子的人,甚至是買過房的朋友都知道,房子是要有承重墻的,承重墻是嚴禁改動的,所以正常的房子根本不具備全屋房價改造的可能性。
比如這樣的戶型,幾乎跟全生命周期沒有任何關(guān)系,承重墻比例超高,同時還也沒有設(shè)計在外圍,幾乎上來說是沒有什么全生命周期改造的可能性。
如果這種設(shè)計,通過改房間名稱,格局沒有任何變化,就自稱是“全生命周期戶型”,那真的是自欺欺人。
我想很多人也跟我一樣,習慣性思維認為承重墻是難以避免的,想任意改造的全生命周期是戶型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商業(yè)性質(zhì)沒有承重墻的商鋪或者公寓,也逃不掉粗大承重柱的割裂,更不用說是普通住宅。
但其實,全生命周期的戶型其實在最近一兩年越來越多的,比如下邊這個戶型:
面積是85平,三房。
從圖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所有的承重墻除了衛(wèi)生間外,其余全部在外圍。
因為衛(wèi)生間牽扯上下水的問題,基本不會改動,所以承重墻放在衛(wèi)生間是最好的選擇。
這樣的設(shè)計意味著,廚房可以改小擴大餐廳的面積,也可以改大做出中西雙廚房+吧臺。
如果對美食對餐廳有高要求,在做雙廚房+吧臺的同時還可以把次臥客廳之間的墻打掉改成橫廳,做一個超大的餐客廳一體設(shè)計。
這個想法和開發(fā)商在戶型圖中的其中一個改造方案不謀而合,見下圖:
除了廚房有多種改造方案,次臥的改造方案更多更有可操作性,比如說上圖中第二個方案的次臥改套書房,也可以把次臥改成兒童游樂的多功能區(qū),或者專業(yè)的茶臺或者書法寫作之類的區(qū)域,可改造方案非常多。
而這樣的改造,在傳統(tǒng)的戶型中幾乎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但隨著好的設(shè)計越來越多,在置換成本越來越高的前提下,買可以預留改動空間的全生命周期房子,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減少置換成本。
總之,戶型的不合理設(shè)計,不僅買了浪費,住了憋屈,將來轉(zhuǎn)手賣還要折價。
有硬傷的戶型,開發(fā)商賣的是圖紙,可以不用犧牲太多價格就可以賣出去。
而你轉(zhuǎn)手時候,賣的是實體房,缺陷一覽無遺,折價的幅度就大了。
前期多做功課,好過后期住得不舒服,鬧心得很,還換不了。
以上為正文,來自大胡子說房團隊的花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