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最近股市跌宕起伏,但是仍然阻擋不了大家加入基民大軍的熱情。
打開基金平臺,各種基金的宣傳鋪天蓋地,讓人眼花繚亂,還有各種專業(yè)名詞,更是讓人無從下手。
?;顿Y社在后臺也是收到了不少問題,例如:
為什么收盤之后看到的基金凈值估算跟最后公布的基金凈值數(shù)值對不上?(點擊這里看解答:基金凈值更新了!怎么比我看到的凈值估算低這么多?)
看中了一只基金,但是前面漲太多了,不敢入手怎么辦?(點擊這里看解答:基金凈值高不敢買?那你可能錯過了寶藏產(chǎn)品!)
……
今天,基長又收到了一個問題:
基長,我發(fā)現(xiàn)XXX基金的宣傳名不副實!
怎么說?
我看到這只基金說成立以來漲了1000%,但是你看它的單位凈值才1.4957,即使看累計凈值也才4.4543,怎么算也算不出來它漲了10倍?。?/p>
莫急,且聽基長一一解開其中的奧秘。
基金的單位凈值可以理解為基金的價格。
買入基金的時候,我們是把手里的錢換成了基金份額,依據(jù)的標準就是單位凈值(基金份額=申購金額/單位凈值)。
把基金贖回的時候,就是把手里的基金份額換成了錢,也是參考贖回時的基金凈值(贖回金額=基金份額X單位凈值)。
所以我們會看到,一般基金在每個工作日都會公布上一個工作日的凈值(封閉式基金則是每周公布一次),為大家買賣基金提供參考。
那累計凈值又是什么回事?
累計凈值和單位凈值的區(qū)別,在于基金在過往的分紅。
簡單來說,累計單位凈值=單位凈值+累計單位分紅。
如果我們看到一只基金的單位凈值跟累計凈值有較大差距,那么兩者之差就是基金的歷史分紅。
既然累計單位凈值=單位凈值+累計單位分紅,反映了基金長期的業(yè)績情況,那為什么又蹦出一個“復權(quán)凈值”(即成立以來漲幅)呢?
兩者的區(qū)別,還是在基金分紅,在于對待基金分紅的方式。
基金分紅不同于股票分紅。
一只股票不分紅,相當于上市公司把錢揣在自己手里,股東是拿不到的;
但一只基金如果不分紅,這只基金賺的錢還是屬于基民的,基民只要贖回來,就可以把收益拿到手。
所以,我們可以把基金分紅理解為將收益兌現(xiàn)。
兌現(xiàn)的這部分收益,有兩個去處,一是落袋為安,另作他用;二是再投資,這部分現(xiàn)金繼續(xù)換成更多的基金份額。
其中,累計單位凈值是第一種情況,而復權(quán)凈值是第二種情況。
累計單位凈值=單位凈值+累計單位分紅,但是每次分紅拿到手的錢不再繼續(xù)投資了;
復權(quán)單位凈值=單位凈值+累計單位分紅+歷史分紅再投資收益。
總的來說,單位凈值、累計凈值和復權(quán)凈值三者的關(guān)系可以用下面一張圖來表示:
基長用一個具體的案例給大家演示:
如果想要了解基金過往業(yè)績表現(xiàn),得看累計單位凈值和復權(quán)單位凈值這兩個指標。
尤其是復權(quán)單位凈值,更是第三方評價機構(gòu)衡量基金優(yōu)劣的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