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維生素D是機體皮膚對響應陽光而產生的,其有助于維持身體的鈣水平,保持骨骼,牙齒和肌肉健康。缺乏維生素D可導致骨畸形,例如兒童佝僂病,以及成年人骨軟化癥,出現(xiàn)骨痛和壓痛。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指出,過量攝入維生素D或許并不會無限制地增強下功能,相反可能會導致老年疾病的發(fā)生。同時一項發(fā)表在BMJ上的研究報告中,科學家們也表示,目前的證據(jù)病不支持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預防疾病。研究者認為,我們應該告訴那些維生素D缺乏高風險的人,光照和飲食以及提供低劑量的補充劑是需要的。但是對于我們正常人來說,應將注意力放在均衡飲食和適量光照上,不應盲目補充維生素D。
那么維生素D到底對人體有益還是有害?維生素D到底和人類疾病有著怎樣的關聯(lián)?小編對此進行了盤點,分享給各位!
【1】JAMA Oncol:高水平維生素D或可明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
doi:10.1001/jamaoncol.2016.4188
最近,一篇發(fā)表于國際雜志JAMA Onco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凱薩醫(yī)療機構和羅斯威爾帕克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乳腺癌確診后血液中維生素D水平較高的女性或許長期生存效果較好。維生素D是一種維持機體骨質健康的重要營養(yǎng)素,一旦其缺失就會引發(fā)多種類型癌癥的發(fā)生。
維生素D常見的來源包括曬太陽、多脂魚、維生素補充劑、蛋黃和谷物等;目前研究者并不是非常清楚維生素D影響乳腺癌患者預后的分子機制,但研究者認為這或許是由于維生素D能夠促進正常乳腺細胞的發(fā)育,同時還能夠抑制癌細胞的再生且促進癌細胞死亡。研究者Lawrence H. Kushi表示,我們發(fā)現(xiàn),相比維生素D水平較低的女性而言,機體中含有高水平維生素D的女性要比前者生存的可能性高出30%,當前研究中我們對來自2006至2013年進行的“Pathways研究”中所提供的1666份樣本進行了分析研究。
新聞閱讀:Low vitamin D levels linked to increased risk of bladder cancer
近日,在英國布萊頓舉辦的內分泌學會年會上,來自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發(fā)現(xiàn),維生素D的缺乏或許會增加個體患膀胱癌的風險,研究者后期還需要更多研究來對此進行證實,同時這項研究也指出了維持機體足夠維生素D水平的重要性。
當我們曬太陽的時候機體就會產生維生素D,幫助控制機體的鈣和磷的水平,維生素D同時還能夠從很多事物中獲取,比如多脂魚和蛋黃等,此前研究發(fā)現(xiàn)維生素D的缺乏和很多健康問題直接相關,包括心血管疾病、認知損傷、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癌癥等。
在那些陽光照射水平不足的國家中,僅僅從食物中人們就很難獲取足夠水平的維生素D,在英國五分之一的成年人都會出現(xiàn)維生素D缺乏癥,而且五分之三的人群機體中維生素D的水平都較低,而且這種狀況在深色皮膚的人群中尤為流行,在冬季,大約75%英國深色皮膚的人群都會出現(xiàn)維生素D的缺乏。
【3】患癡呆癥風險同空氣污染和維生素D缺乏存在關聯(lián)
很多人說,癡呆癥可能比癌癥更可怕。不過,就環(huán)境對癡呆癥發(fā)病率影響首次進行的全面審查表明,或許存在減少該疾病風險的新方法。相關成果日前發(fā)表于《英國醫(yī)學雜志·老年病學》。
癡呆癥的起因并未得到完全理解。約三分之一的個體發(fā)病風險似乎要歸結于基因,而諸如體重、運動、心血管健康狀況等健康因素占到約20%。其他影響因素則一直是個謎。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的Tom Russ介紹說,人們所處的環(huán)境可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通過分析60項過去的研究,Russ團隊發(fā)現(xiàn)了表明空氣污染和癡呆癥存在關聯(lián)的足夠證據(jù)?!皼]有任何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空氣污染和癡呆癥之間不存在關聯(lián)?!盧uss表示,“懸浮微粒、氮氧化物、臭氧或者一氧化碳——所有都和癡呆癥存在關聯(lián)。”同時,癡呆癥還和維生素D缺乏存在明顯關聯(lián),并且和被動吸煙以及對殺蟲劑的職業(yè)暴露存在較弱關聯(lián)。
【4】PLoS ONE :提高維生素D水平可有效預防癌癥的發(fā)生
有研究顯示增加人體血液中維生素D的含量可能成為一種預防癌癥的重要手段,因為他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維生素D水平的下降,癌癥的發(fā)生率將大大提高。
PLos One雜志中,來自加州大學 - 圣地亞哥分校(UCSD)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道了他們是如何分析維生素D與癌癥的聯(lián)系,以確定什么樣的血液維生素D水平對有效降低患癌癥風險是必需的。
這項研究包括了除皮膚癌之外其他所有的惡性腫瘤。
該論文的作者之一, UCSD家庭醫(yī)學和公共衛(wèi)生醫(yī)學部的副教授Cedric Garland解釋,他們的研究是第一個將這種關系量化的。
【5】Neurology:攝入維生素D或可幫助改善多發(fā)性硬化癥患者的病情
doi:10.1212/WNL.0000000000002316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Neurology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攝入高劑量的維生素D3或許對多發(fā)性硬化癥患者是安全的,而且可以幫助調節(jié)機體中過度活化的免疫反應。
研究人員Peter Calabresi博士指出,這些研究結果讓我們非常激動,維生素D是一種治療多發(fā)性硬化癥的非常廉價、安全且有效的療法,而我們也需要開展更多的研究來在大量人群中證實,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些效應發(fā)生的機制。血液中低水平的維生素D和個體患多發(fā)性硬化癥的風險增加直接相關,而多發(fā)性硬化癥患者如果機體維生素D水平較低就很有可能患上殘疾或者多種疾病。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40名多發(fā)性硬化癥復發(fā)的患者進行研究,這些患者每天攝入10400國際單位或8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3補充物,持續(xù)攝入6個月時間,這項研究中并不包括嚴重維生素D缺失的患者;維生素D3當前的推薦劑量為600國際單位,研究人員在研究開始、三個月和六個月時對患者血液中的維生素D水平進行測定,并且對患者機體免疫系統(tǒng)T細胞的反應進行測定。
【6】Plos Med:維生素D不足增加多發(fā)性硬化患病風險
DOI:10.1371/journal.pmed.1001866
近日,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plos medicine上發(fā)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結合遺傳分析和實際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低水平的維生素D與多發(fā)性硬化發(fā)生風險增加有關。
多發(fā)性硬化是一種可以使人變得非常虛弱,并特定性地針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白質,導致其脫髓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這種疾病常見于年齡在20歲到40歲之間的年輕人,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治愈多發(fā)性硬化的方法。雖然一些觀察證據(jù)表明體內低水平的維生素D與多發(fā)性硬化發(fā)生風險有關,但是由于這些研究中的多發(fā)性硬化病人常常同時具有其他可能導致發(fā)病風險增加的未知因素,因此很難找到低水平維生素D與多發(fā)性硬化發(fā)病風險之間的因果關系。
doi:10.1073/pnas.1500909112
維生素D在機體免疫反應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缺失維生素D會使得個體抵御多種感染的免疫力降低,比如HIV-1,如今刊登在國際雜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高劑量的維生素D補充劑或可逆轉機體免疫反應的缺失,反而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反應。
文章中,研究者Nina Jablonski表示,維生素D補充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干預措施,其可以有效降低個體HIV-1的感染風險及疾病的惡化,尤其對于資源匱乏的地區(qū)非常關鍵;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對生活在南非的兩個種族的人群進行研究,觀察因季節(jié)差異而引發(fā)的紫外線B輻射、飲食維生素D、遺傳因素及色素沉著如何影響個體維生素D的水平,同時研究者還研究了高劑量的維生素D補充劑如何改善機體抵御HIV-1免疫力的缺失。
新聞閱讀:Vitamin D improves heart function, study finds
來自英國利茲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開展一項為期5年的研究計劃發(fā)現(xiàn),每日攝入一定劑量的維生素D3或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臟功能。
研究者Klaus Witte說道,這項研究對于心力衰竭的患者非常重要,本文研究結果表明,維生素D3可以改善心臟肌無力患者的心臟功能;機體中維生素D3的水平可以通過曬太陽來提高,但心力衰竭患者卻不能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強維生素D3的水平,甚至在夏天也是如此,相比年輕人而言,老年人曬太陽后并不能制造較高水平的維生素D3,而皮膚中維生素D3的產生通常會因涂抹防曬霜而明顯降低。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160多名患者進行研究,這些患者均通過已有的療法,比如β-阻斷劑、ACE抑制劑和起搏器來治療心力衰竭,同時這些參與者每年都會被問及其維生素D3的攝入量或安慰劑的攝入量,攝入維生素D3的個體往往會表現(xiàn)出心臟功能的改善,而在安慰劑組患者中并未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9】PLOS One:高白血病風險與低日照和維生素D相聯(lián)系
DOI:10.1371/journal.pone.0144308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yī)學院流行病學家們報告,居住在高緯度地區(qū)、陽光/中波紫外線(UVB)接觸較少、更普遍缺乏維生素D的人們,罹患白血病的風險比赤道人群高兩倍。
研究結果2015年12月4日在線發(fā)表于《PLOS One》。
'這些結果表明,全球大部分白血病負擔由遠離赤道、冬天缺乏維生素D的人群承擔'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家庭醫(yī)學和公共衛(wèi)生兼職教授、穆爾斯癌癥中心成員Cedric Garland博士說道。
'那些生活在較少接觸中波紫外線地區(qū)的人們,往往血液中維生素D代謝產物的水平較低'Garland說,'這些低水平使他們面臨某些癌癥,包括白血病的高風險。'
幾乎沒有什么食物是維生素D的天然來源,只有當陽光中紫外線照射皮膚并觸發(fā)合成時,它們才會更豐富地產生。
原文報道:Low Vitamin D Levels May Contribute to Stress Fracture Risk
最近發(fā)表在最近一期《Journal of Foot & Ankle Surgery》雜志上的文章指出:患有應力性骨折的患者中一半以上體內維生素D的水平都不足。
“機體的維生素D水平能夠影響對食物中鈣元素與磷元素的攝入”,該文章的第一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醫(yī)學院的Jason R Miller說到。
他們發(fā)現(xiàn)維生素D水平不足的患者攝入的鈣元素量只有常人的10%到15%,磷酸與攝入量為50%-60%?!耙虼?,這些元素攝入的不足導致了骨組織較低的礦化程度”。
然而,作者們也指出這些患者維生素D缺乏的程度是可以預測得到的?!澳軌虮WC骨骼健康物功能完整的血清中最低的25-水合維生素D水平至今還沒有定論”。然而,“我們希望通過討論的方式設立一個維生素D含量標準,用于提示患者應力性骨折的風險”。
【11】維生素D補充劑引熱議
今天BMJ的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目前的證據(jù)不支持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預防疾病。
Mark Bolland副教授等稱,應該告訴那些維生素D缺乏高風險的人,光照和飲食以及提供低劑量的補充劑是需要的。但是對于我們正常人來說,應將注意力放在均衡飲食和適量光照上,不應盲目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是由皮膚響應陽光而產生的。它有助于維持身體的鈣水平,保持骨骼,牙齒和肌肉健康。缺乏維生素D可導致骨畸形,例如兒童佝僂病,以及成年人骨軟化癥,出現(xiàn)骨痛和壓痛。
在春季和夏季,大多數(shù)人從他們的皮膚、飲食以及陽光可以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但在秋季和冬季,由于陽光較少,維生素D唯一的來源是有限范圍的食物,如魚,蛋黃,肉,肝,谷物等。因此,英格蘭公共衛(wèi)生部門建議,每個人都應該考慮在這幾個月中每日補充10微克維生素D。(生物谷Bioon.com)